伽达默尔精神科学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5-42页 |
第一章 精神科学问题的缘起及精神科学思想的发展 | 第42-86页 |
第一节 精神科学问题的缘起 | 第43-53页 |
一、精神科学概念的产生 | 第43-46页 |
二、精神科学的先天困境 | 第46-49页 |
三、精神科学相关概念辨析 | 第49-53页 |
第二节 精神科学思想的古典传统 | 第53-66页 |
一、批判法的界限 | 第54-58页 |
二、理性与道德 | 第58-62页 |
三、自然与精神 | 第62-66页 |
第三节 精神科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 第66-86页 |
一、两种不同的科学 | 第66-73页 |
二、社会—历史领域的科学 | 第73-77页 |
三、自然科学的人本前提 | 第77-86页 |
第二章 伽达默尔对19世纪精神科学思想的批判 | 第86-133页 |
第一节 19世纪精神科学思想主旨 | 第87-103页 |
一、以排除主观性为前提的客观性 | 第88-92页 |
二、历史意识作为认识基础 | 第92-98页 |
三、解释学作为方法论 | 第98-103页 |
第二节 19世纪精神科学思想的问题根源 | 第103-118页 |
一、对康德知识观的效仿 | 第103-108页 |
二、与人文主义传统的断裂 | 第108-114页 |
三、对前理解的排斥 | 第114-118页 |
第三节 解释学的非方法论特性 | 第118-133页 |
一、内在话语的普遍性 | 第119-123页 |
二、理解的历史性 | 第123-128页 |
三、应用与理解的同时性 | 第128-133页 |
第三章 伽达默尔精神科学思想内容 | 第133-210页 |
第一节 伽达默尔精神科学思想的主要资源 | 第135-149页 |
一、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思想的继承 | 第135-138页 |
二、对狄尔泰精神科学思想的发展 | 第138-142页 |
三、对海德格尔解释学观点的吸收 | 第142-149页 |
第二节 精神科学的产生基础 | 第149-169页 |
一、教化与普遍的精神存在 | 第150-157页 |
二、作为人类健全感觉的共通感 | 第157-162页 |
三、判断力与趣味的道德维度 | 第162-169页 |
第三节 精神科学的本质 | 第169-190页 |
一、去蔽的真理与先行关系 | 第170-176页 |
二、人类个体经验与基本经验的相互阐释 | 第176-184页 |
三、具体的普遍性 | 第184-190页 |
第四节 精神科学的理解之途 | 第190-210页 |
一、前见与事物自身的理解循环 | 第190-197页 |
二、历史作为理解的中介 | 第197-204页 |
三、理解与对话 | 第204-210页 |
第四章 伽达默尔关于精神科学合法性基础的阐释 | 第210-254页 |
第一节 实践哲学的特性 | 第211-225页 |
一、实践知识的具体性 | 第212-216页 |
二、实践理性的道德维度 | 第216-221页 |
三、实践智慧与总体的善 | 第221-225页 |
第二节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现代转换 | 第225-240页 |
一、理论的产生及其意义转换 | 第226-231页 |
二、实践作为理论的前提 | 第231-236页 |
三、实践与科学的“技术转向” | 第236-240页 |
第三节 实践“技术化”的现代弊端 | 第240-254页 |
一、精神科学基础性地位的丧失 | 第241-246页 |
二、经验科学的统治状态 | 第246-250页 |
三、社会合理化问题 | 第250-254页 |
第五章 对伽达默尔精神科学思想的评价与思考 | 第254-271页 |
第一节 对伽达默尔精神科学思想的评价 | 第255-262页 |
一、精神科学思想在伽达默尔整体思想中的位置 | 第255-258页 |
二、伽达默尔精神科学思想的贡献及批评 | 第258-262页 |
第二节 对伽达默尔精神科学思想的思考 | 第262-271页 |
一、伽达默尔精神科学思想与文化研究 | 第263-266页 |
二、伽达默尔精神科学思想与社会科学研究 | 第266-271页 |
结语 | 第271-278页 |
参考文献 | 第278-286页 |
致谢 | 第286-2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