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12页 |
第一章 秩序与原生态法律文化 | 第12-17页 |
第一节 秩序 | 第12-16页 |
一、秩序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秩序养成 | 第13-16页 |
第二节 原生态法律文化 | 第16-17页 |
一、原生态法律文化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原生态法律文化的功能 | 第17页 |
第二章 规则意识的涵育——原生态法律文化对秩序之“养”的影响 | 第17-25页 |
第一节 竹坪村简介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竹坪村侗民规则意识的培养 | 第18-21页 |
一、对“井神”、“萨神”的崇拜 | 第18-21页 |
二、侗歌对规则意识形成的影响 | 第21页 |
第三节 竹坪村传统的行为规则 | 第21-25页 |
一、约法款的形成 | 第21-23页 |
二、款碑对约法款的确立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成员对行为规则的遵循与发展——原生态法律文化对秩序之“成”的影响 | 第25-32页 |
第一节 成员对约法款的遵守与内省 | 第25-27页 |
一、竹坪村对约法款的实施 | 第25页 |
二、乡规民约——竹坪村对约法款的发展 | 第25-27页 |
第二节 竹坪村的纠纷解决方式 | 第27-32页 |
一、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 | 第27-30页 |
二、竹坪村对传统纠纷解决方式的发展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竹坪村的秩序养成经验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 第32-36页 |
第一节 规则意识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必要性 | 第32-34页 |
一、规则意识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 第32-33页 |
二、规则意识的培养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纠纷解决方式多元化 | 第34-35页 |
一、竹坪村优化纠纷解决方式的优势 | 第34页 |
二、我国要选择更加多样化、符合公民需求的纠纷解决方式 | 第34-35页 |
第三节 国家法治建设要为原生态法律文化的适用留出空间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