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PPC/P(VDF-HFP)基准固态电解质的合成及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9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锂硫电池概述第10-14页
        1.2.1 锂硫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0-11页
        1.2.2 锂硫电池的发展第11-14页
    1.3 锂空气电池简介第14-17页
        1.3.1 锂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4-15页
        1.3.2 锂空气电池的发展第15-17页
    1.4 固态金属锂电池第17-28页
        1.4.1 无机固体电解质第18-23页
        1.4.2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第23-27页
        1.4.3 复合固态电解质第27-28页
    1.5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8-29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9-35页
    2.1 试剂与仪器第29-31页
        2.1.1 实验试剂第29-30页
        2.1.2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2 材料的物化性能表征第31-32页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第31-32页
        2.2.2 X射线多晶衍射物相分析(XRD)第32页
        2.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32页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32-35页
        2.3.1 准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制备第32-33页
        2.3.2 准固态锂氧电池的制备第33页
        2.3.3 准固态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第33-35页
第三章 原位聚合准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在锂电池中的应用第35-47页
    3.1 引言第35-36页
    3.2 Li_(9.54)Si_(1.74)P_(1.44)S_(11.7)Cl_(0.3)的制备与表征第36-42页
        3.2.1 Li_(9.54)Si_(1.74)P_(1.44)S_(11.7)Cl_(0.3)的合成第36-37页
        3.2.2 Li_(9.54)Si_(1.74)P_(1.44)S_(11.7)Cl_(0.3)的物化表征第37-38页
        3.2.3 Li_(9.54)Si_(1.74)P_(1.44)S_(11.7)Cl_(0.3)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8-42页
    3.3 原位聚合准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和应用第42-45页
        3.3.1 原位聚合准固态电解质的制备第42页
        3.3.2 TEGDMA/Vac原位聚合准固态电解质测试第42-43页
        3.3.3 ETPTA原位聚合准固态电解质的测试第43-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准固态电解质的制备与在锂氧电池中的应用第47-67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准固态电解质设计思路第47-48页
    4.3 准固态电解质的制备第48-49页
        4.3.1 LATP纳米颗粒的制备第48页
        4.3.2 准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第48-49页
    4.4 LATP纳米颗粒的物化表征第49页
    4.5 准固态电解质的表征第49-53页
        4.5.1 准固态电解质的材料结构和物理性能的表征第49-52页
        4.5.2 准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测试第52-53页
    4.6 准固态电解质在锂氧电池中的应用研究第53-64页
        4.6.1 准固态锂氧电池性能表征第54-60页
        4.6.2 锂负极保护机制机理探究第60-64页
    4.7 软包准固态锂氧电池的制备与表征第64-66页
    4.8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81页
致谢第81-83页
个人简历第83-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它研究成果第85页
    已发表的论文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Co0.2Mn0.3O2烧结工艺优化与表面包覆研究
下一篇:元洪投资区热电厂电气设计与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