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8-10页 |
| 1.2.1 选题目的 | 第8-9页 |
| 1.2.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1.3 研究思路、方法、重难点、创新之处及技术路线图 | 第10-11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1.3.3 研究的重难点 | 第10页 |
| 1.3.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 1.3.5 技术路线图 | 第11页 |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4.3 研究现状的评价 | 第14-16页 |
| 2 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 | 第16-21页 |
| 2.1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 第16页 |
| 2.2 西方人本主义思想 | 第16-17页 |
| 2.3 马克思主义中的人本思想 | 第17-18页 |
| 2.3.1 人的本质问题 | 第17页 |
| 2.3.2 人的主体性 | 第17-18页 |
| 2.3.3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18页 |
| 2.4 中国共产党人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18-21页 |
| 2.4.1 毛泽东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18-19页 |
| 2.4.2 邓小平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19页 |
| 2.4.3 江泽民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19页 |
| 2.4.4 胡锦涛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19-21页 |
| 3 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人本思想 | 第21-38页 |
| 3.1 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 | 第21-30页 |
| 3.1.1 精准扶贫战略的基本涵义 | 第21页 |
| 3.1.2 精准扶贫战略总目标的价值旨归 | 第21-22页 |
| 3.1.3 精准扶贫战略的内在原则 | 第22-24页 |
| 3.1.4 精准扶贫战略的策略方法 | 第24-26页 |
| 3.1.5 精准扶贫战略的实现机制 | 第26-28页 |
| 3.1.6 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路径 | 第28-30页 |
| 3.2 精准扶贫战略中的人本思想 | 第30-35页 |
| 3.2.1 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 | 第30-32页 |
| 3.2.2 精准扶贫战略的主体是以人为本 | 第32-33页 |
| 3.2.3 精准扶贫战略以实现人民的利益为目的 | 第33-34页 |
| 3.2.4 脱贫成效评价标准中的人本思想 | 第34-35页 |
| 3.3 精准扶贫战略中人本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35-38页 |
| 3.3.1 共享性 | 第35-36页 |
| 3.3.2 实践生成性 | 第36-38页 |
| 4 以人为本精准扶贫战略的意义 | 第38-41页 |
| 4.1 理论意义 | 第38-39页 |
| 4.1.1 丰富和发展了世界反贫困理论 | 第38页 |
| 4.1.2 继承和创新了中国扶贫理论 | 第38-39页 |
| 4.2 现实意义 | 第39-41页 |
| 4.2.1 精准扶贫战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 第39页 |
| 4.2.2 精准扶贫战略助力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 | 第39页 |
| 4.2.3 精准扶贫战略助力党的执政之基的巩固 | 第39-41页 |
| 5 结语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附录 | 第47页 |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7页 |
| B.在攻读学位期间从事的课题研究目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