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22页 |
1.1 我国含钛高炉渣概况 | 第8-11页 |
1.1.1 含钛高炉渣的来源 | 第8-9页 |
1.1.2 含钛高炉渣的特性概述 | 第9-11页 |
1.2 我国含钛高炉渣的综合利用概述 | 第11-15页 |
1.2.1 含钛高炉渣提钛利用研究 | 第11-13页 |
1.2.2 含钛高炉渣非提钛利用研究 | 第13-15页 |
1.3 钛组分选择性析出与分离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含钛高炉渣中钛赋存相的选取 | 第15-18页 |
1.3.2 含钛高炉渣中钛赋存相的结晶行为研究 | 第18-19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2 五元系高钛渣结晶热力学计算 | 第22-34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五元系高钛渣结晶过程相图及物相平衡 | 第22-24页 |
2.3 渣成分对五元系高钛渣结晶过程物相平衡影响计算 | 第24-31页 |
2.3.1 二元碱度对五元高钛渣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24-26页 |
2.3.2 MgO/Al_2O_3对五元高渣结晶的影响 | 第26-28页 |
2.3.3 (MgO+Al_2O_3)/(CaO+SiO_2)对五元高钛渣结晶的影响 | 第28-30页 |
2.3.4 实验合成五元高钛渣物相组成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4页 |
3 改性五元高钛高炉渣富钛相析出特性研究 | 第34-58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34-36页 |
3.2.1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3.2.2 样品制备 | 第35-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3.3.1 黑钛石和钙钛矿形貌特征 | 第36-39页 |
3.3.2 黑钛石和钙钛矿析出量 | 第39-40页 |
3.3.3 黑钛石和钙钛矿的析出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5页 |
3.4 黑钛石和钙钛矿的电子结构研究 | 第45-56页 |
3.4.1 能带和态密度分析 | 第45-51页 |
3.4.2 Mulliken布居分析 | 第51-53页 |
3.4.3 钙钛矿和黑钛石晶体的电子结构对浮选的影响 | 第53-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4 改性五元高钛高炉渣中富钛相结晶行为研究 | 第58-76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改性高钛高炉渣高温结晶原位观察 | 第58-69页 |
4.2.1 实验方案 | 第58-59页 |
4.2.2 改性高钛高炉渣的连续冷却结晶过程 | 第59-65页 |
4.2.3 改性高钛高炉渣的等温结晶过程 | 第65-68页 |
4.2.4 结果与讨论 | 第68-69页 |
4.3 钙钛矿和黑钛石结晶生长影响因素研究 | 第69-75页 |
4.3.1 实验方案 | 第69-70页 |
4.3.2 黑钛石和钙钛矿相形貌特征分析 | 第70-71页 |
4.3.3 黑钛石和钙钛矿晶粒尺寸特征 | 第71-73页 |
4.3.4 结果与讨论 | 第73-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结论 | 第76-77页 |
5.2 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附录 | 第86-87页 |
A.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6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86页 |
C.作者在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6-87页 |
D.作者在硕士期间的获奖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