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 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需要 | 第10页 |
2. 浙江省的农民培训计划的实施 | 第10-11页 |
3. L市农民学院办学质量保障研究的需要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 有利于助推三农服务和L市农民学院办学质量的提升 | 第12页 |
2. 有利于为其他农民学院质量保障提供经验借鉴 | 第12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四) 核心概念界定与研究限定 | 第13-15页 |
1.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 研究限定 | 第14-15页 |
(五) 研究综述 | 第15-24页 |
1. 农民培训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 第15-18页 |
2. 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3. 文献述评 | 第23-24页 |
一、L市新型农民学院办学和质量保障情况调查 | 第24-37页 |
(一) L市新型农民学院基本情况 | 第24-27页 |
(二) L市新型农民学院办学质量保障的具体举措 | 第27-34页 |
1. 对比农民学院的发展目标确定办学质量高度 | 第27-28页 |
2. 根据教育质量需求进行教学质量保障的实践探索 | 第28-31页 |
3. 着力构建有效的办学机制落实办学质量目标 | 第31-34页 |
(三) 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1. 注重条件保障,机制保障乏力 | 第35页 |
2. 注重结果评价,缺乏过程评估 | 第35-36页 |
3. 注重数量指标,忽视质量指标 | 第36-37页 |
二、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的改革探索 | 第37-53页 |
(一) 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分析 | 第37-42页 |
1. 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 | 第37-38页 |
2. 质量保障体系的影响因素 | 第38-42页 |
(二) 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框架 | 第42-47页 |
1. 质量保障体系的静态框架(因素构成) | 第42-44页 |
2. 质量保障体系的动态框架(反馈机制) | 第44-45页 |
3. 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要素表 | 第45-47页 |
(三) 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保障体系内容 | 第47-53页 |
1. 质量保障体系的教学内容 | 第47-50页 |
2. 质量保障体系的条件内容 | 第50-51页 |
3. 质量保障体系的政策环境 | 第51-53页 |
三、新型农民学院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 第53-68页 |
(一)加强L市新型农民学院办学质量内部保障建设 | 第53-56页 |
1. 强化质量保障意识鼓励多方参与 | 第53-54页 |
2. 激活条件保障助力条件保障运行 | 第54-55页 |
3. 推进教学改革促使过程保障有效运行 | 第55-56页 |
(二) 完善多元参与的学院办学外部监督评价体系 | 第56-68页 |
1. 完善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监督体系 | 第56-59页 |
2. 完善L市新型农民学院质量评价体系 | 第59-68页 |
结语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A | 第74-75页 |
附录B | 第75-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