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基本思路及方法 | 第11-13页 |
1.2.1 基本思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第三章 国内外相关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 第17-24页 |
3.1 国内外相关工业园区案例 | 第17-21页 |
3.1.1 德国鲁尔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典范 | 第17-18页 |
3.1.2 苏州工业园:对外开放的标志 | 第18-20页 |
3.1.3 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省内改革的样板 | 第20-21页 |
3.2 国内外相关工业园区案例启示 | 第21-24页 |
3.2.1 以产业聚集为基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第22页 |
3.2.2 合理进行资本运作,提高园区发展动能 | 第22-23页 |
3.2.3 优化审批流程,发展生态友好园区 | 第23页 |
3.2.4 注重培养创新动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 第23-24页 |
第四章 丰南经济开发区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24-37页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第24-28页 |
4.1.1 政治法律环境 | 第24-25页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25-27页 |
4.1.3 人口与社会文化环境 | 第27页 |
4.1.4 技术环境 | 第27-28页 |
4.2 产业环境分析 | 第28-32页 |
4.2.1 生产要素 | 第29-30页 |
4.2.2 需求条件 | 第30-31页 |
4.2.3 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 | 第31页 |
4.2.4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 | 第31-32页 |
4.2.5 机会 | 第32页 |
4.2.6 政府 | 第32页 |
4.3 丰南经济开发区发展机会分析 | 第32-34页 |
4.3.1 京津冀一体化和环渤海地区快速崛起 | 第32-33页 |
4.3.2 钢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行业产业整合、聚集提升 | 第33页 |
4.3.3 区域经济发展 | 第33-34页 |
4.4 丰南经济开发区发展威胁分析 | 第34-37页 |
4.4.1 省内开发区的威胁 | 第34-35页 |
4.4.2 人力资源、资金、环保方面的压力 | 第35-36页 |
4.4.3 宏观调控的影响 | 第36-37页 |
第五章 丰南经济开发区的内部环境分析 | 第37-42页 |
5.1 丰南经济开发区发展概况 | 第37-38页 |
5.2 丰南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优势分析 | 第38-39页 |
5.2.1 区位优势 | 第38页 |
5.2.2 投资环境优势 | 第38-39页 |
5.2.3 产业聚集优势 | 第39页 |
5.3 丰南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劣势分析 | 第39-42页 |
5.3.1 土地资源缺乏且利用效率不高 | 第39-40页 |
5.3.2 资本运营和管理模式陈旧 | 第40页 |
5.3.3 缺少小微企业孵化体系 | 第40页 |
5.3.4 科技创新不足 | 第40-42页 |
第六章 丰南经济开发区战略制定与方案设计 | 第42-50页 |
6.1 丰南经济开发区SWOT分析 | 第42-43页 |
6.2 丰南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原则 | 第43页 |
6.3 战略定位 | 第43-45页 |
6.4 战略目标 | 第45-48页 |
6.4.1 总体目标 | 第45-46页 |
6.4.2 主导产业发展目标 | 第46-48页 |
6.5 战略选择 | 第48-50页 |
第七章 丰南经济开发区战略规划措施 | 第50-54页 |
7.1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 第50-51页 |
7.2 引入创新管理体制,注重文化建设和人才储备 | 第51页 |
7.3 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城、区”融合 | 第51-52页 |
7.4 优化内部发展环境,加大环保力度 | 第52-54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