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剧脸谱视觉形态研究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1 绪论 | 第9-13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2.1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2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基本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3.1 基本内容 | 第11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4 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2-13页 |
| 2 滇剧发展与中国戏曲发展关系 | 第13-35页 |
| 2.1 中国戏曲及脸谱发展浅述 | 第13-22页 |
| 2.1.1 中国戏曲发展 | 第14-16页 |
| 2.1.2 中国戏曲脸谱发展 | 第16-22页 |
| 2.2 滇剧发展浅述 | 第22-25页 |
| 2.2.1 滇剧孕育时期 | 第22-25页 |
| 2.2.2 滇剧成熟时期 | 第25页 |
| 2.3 滇剧脸谱源流辨析 | 第25-35页 |
| 2.3.1 滇剧与其他剧种的关系 | 第26-28页 |
| 2.3.2 滇剧脸谱由来探究 | 第28-35页 |
| 3 滇剧脸谱视觉形态分析 | 第35-63页 |
| 3.1 中国戏曲脸谱的色彩与图案 | 第35-40页 |
| 3.1.1 中国戏曲脸谱色彩 | 第36-38页 |
| 3.1.2 中国戏曲脸谱图案 | 第38-40页 |
| 3.2 滇剧脸谱的视觉元素 | 第40-56页 |
| 3.2.1 滇剧脸谱图案 | 第41-50页 |
| 3.2.2 滇剧脸谱色彩 | 第50-56页 |
| 3.3 滇剧脸谱的视知觉原理 | 第56-63页 |
| 3.3.1 滇剧脸谱中图案的力 | 第56-61页 |
| 3.3.2 滇剧脸谱中色彩的力 | 第61-63页 |
| 4 滇剧脸谱的审美意义 | 第63-77页 |
| 4.1 滇剧脸谱的审美特征及成因 | 第63-74页 |
| 4.1.1 滇剧脸谱的审美特征 | 第63-71页 |
| 4.1.2 滇剧脸谱的审美特征成因 | 第71-74页 |
| 4.2 滇剧脸谱的审美意义 | 第74-77页 |
| 4.2.1 滇剧脸谱自然美的意义 | 第74-75页 |
| 4.2.2 滇剧脸谱社会美的意义 | 第75-76页 |
| 4.2.3 滇剧脸谱艺术美的意义 | 第76-77页 |
| 5 结论 | 第77-82页 |
| 5.1 滇剧的发展现状 | 第77-78页 |
| 5.2 滇剧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出路 | 第78-79页 |
| 5.3 以滇剧脸谱为元素的文创产品设计 | 第79-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 附录 A | 第84-104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