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案件基本情况 | 第9-12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9-10页 |
(二)分歧意见及理由 | 第10-11页 |
(三)案例争议焦点归纳 | 第11-12页 |
二、法理分析 | 第12-29页 |
(一)采取欺诈手段变更他人企业工商登记的行为定性 | 第12-18页 |
(二)被害人事后行为是否影响犯罪成立 | 第18-23页 |
(三)公司股东擅自变卖公司财物据为己有的定性 | 第23-26页 |
(四)诈骗行为和职务侵占行为共存时的定性 | 第26-29页 |
三、本案定性分析 | 第29-33页 |
(一)李某某采取欺诈手段变更板厂沟煤矿登记的行为定性 | 第29-30页 |
(二)惠某某事后共同经营的行为定性 | 第30-31页 |
(三)李某某擅自变卖公司财产据为己有的行为定性 | 第31-32页 |
(四)诈骗行为和侵占行为共存时罪数的认定 | 第32-33页 |
(五)本案结论 | 第33页 |
四、本案启示 | 第33-38页 |
(一)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民事欺诈与诈骗罪犯罪行为 | 第33-35页 |
(二)被害人事后行为对成立犯罪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三)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罪数问题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