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水文连通性概念与内涵 | 第10-11页 |
1.2.2 连通性评价方法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景观格局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14-20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1.1 景观格局基本原理 | 第14-15页 |
2.1.2 景观格局对湿地水文连通度的影响 | 第15-1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2.2.1 遥感影像解译与分类 | 第16-19页 |
2.2.2 景观格局分析 | 第19-20页 |
3 湿地生态水文连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0-32页 |
3.1 生态连通性指标初步筛选 | 第20-28页 |
3.2 湿地生态水文连通性评价指标选择 | 第28-29页 |
3.3 湿地生态水文连通性评价方法 | 第29-31页 |
3.3.1 指标标准化 | 第29-30页 |
3.3.2 指标权重确定 | 第30-31页 |
3.4 小结 | 第31-32页 |
4 高邮湖湿地生态水文连通度评价 | 第32-55页 |
4.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2-38页 |
4.1.1 概况 | 第32-33页 |
4.1.2 水文过程分析 | 第33-38页 |
4.2 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 第38-46页 |
4.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38-39页 |
4.2.2 景观分类体系 | 第39页 |
4.2.3 不同时期景观特征变化 | 第39-46页 |
4.3 生态水文连通度评价 | 第46-53页 |
4.3.1 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生态水文连通度评价 | 第46-50页 |
4.3.2 不同年份平水期生态水文连通度评价 | 第50-53页 |
4.4 小结 | 第53-55页 |
5 结论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页 |
5.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详细摘要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