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1 脑电研究现状与前景 | 第10-11页 |
1.2.2 脑电基础知识 | 第11-13页 |
1.2.3 刺激素材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4 脑电波特征提取和分析模型 | 第14-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贡献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基础知识 | 第19-27页 |
2.1 EEG数据获取 | 第19-21页 |
2.1.1 实验设备 | 第19-20页 |
2.1.2 参与者 | 第20页 |
2.1.3 刺激方式 | 第20页 |
2.1.4 实验过程 | 第20-21页 |
2.2 EEG分类算法 | 第21-24页 |
2.2.1 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算法 | 第21-22页 |
2.2.2 梯度提升树(GBDT)算法 | 第22-23页 |
2.2.3 支持向量机(SVM)算法 | 第23-24页 |
2.2.4 长短时记忆(LSTM)算法 | 第24页 |
2.3 交叉验证法求模型平均准确率 | 第24-25页 |
2.4 数据标准化 | 第25-26页 |
2.4.1 Z-Score标准化 | 第25-26页 |
2.4.2 Max-Min归一化 | 第26页 |
2.4.3 正则化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脑电刺激方法研究 | 第27-43页 |
3.1 信号预处理 | 第27-28页 |
3.2 EEG特征工程 | 第28-30页 |
3.2.1 时域特征 | 第28-29页 |
3.2.2 频域特征 | 第29页 |
3.2.3 组合特征 | 第29-30页 |
3.3 视觉刺激方法 | 第30-35页 |
3.3.1 重心频率评估视觉调节有效性 | 第31-33页 |
3.3.2 调节频率与脑电频段关系 | 第33-35页 |
3.4 听觉刺激方法 | 第35-37页 |
3.4.1 重心频率评估听觉调节有效性 | 第35-36页 |
3.4.2 音乐类型与脑电频段关系 | 第36-37页 |
3.5 混合刺激方法 | 第37-40页 |
3.5.1 重心频率评估混合调节有效性 | 第38页 |
3.5.2 混合方法与脑电频段关系 | 第38-40页 |
3.6 刺激方法比较 | 第40-41页 |
3.6.1 调节方法有效性评估 | 第40页 |
3.6.2 调节方法与脑电频段关系 | 第40-4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脑电分类与实验结果 | 第43-59页 |
4.1 视觉刺激分类 | 第43-47页 |
4.2 听觉刺激分类 | 第47-49页 |
4.3 混合刺激分类 | 第49-53页 |
4.4 算法分析 | 第53-54页 |
4.5 计算有效刺激时间 | 第54-57页 |
4.5.1 切分数据集计算有效时间 | 第55-56页 |
4.5.2 实时测算有效刺激时间 | 第56-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3页 |
5.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9-61页 |
5.2 未来研究工作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