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7-18页 |
1.2 新型非易失存储器应用 | 第18-23页 |
1.2.1 外存层应用 | 第20-21页 |
1.2.2 内存层应用 | 第21-22页 |
1.2.3 缓存层应用 | 第22-23页 |
1.3 基于非易失存储器的混合存储架构 | 第23-27页 |
1.3.1 通用系统的混合存储架构 | 第24-27页 |
1.3.2 嵌入式系统的混合存储架构 | 第27页 |
1.4 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 第27-30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0-32页 |
第2章 混合内存感知的共享Last-level Cache管理策略设计 | 第32-53页 |
2.1 引言 | 第32-34页 |
2.2 相关性工作 | 第34-36页 |
2.2.1 Cache管理策略研究 | 第34-35页 |
2.2.2 基于非易失存储器的混合内存研究 | 第35-36页 |
2.3 GPU相关背景 | 第36-38页 |
2.3.1 GPU架构 | 第36-37页 |
2.3.2 Memory Coalescing机制 | 第37-38页 |
2.4 问题分析 | 第38-40页 |
2.4.1 Cache敏感性分析 | 第38-39页 |
2.4.2 访存延迟的敏感性分析 | 第39-40页 |
2.5 混合内存感知的LLC管理策略 | 第40-46页 |
2.5.1 Cache类型划分 | 第40-41页 |
2.5.2 静态cache插入和提升策略设计 | 第41-42页 |
2.5.3 动态cache管理策略设计 | 第42-46页 |
2.6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52页 |
2.6.1 实验环境配置 | 第46-47页 |
2.6.2 HAC算法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3章 基于混合内存Memory Latency Divergence感知的内存调度策略设计 | 第53-69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2 相关性工作 | 第54-56页 |
3.2.1 内存调度策略 | 第54-55页 |
3.2.2 GPU中降低Memory Latency Divergence影响的研究 | 第55-56页 |
3.2.3 Cache管理结合内存调度的研究 | 第56页 |
3.3 相关背景及问题分析 | 第56-60页 |
3.3.1 基本的GPU内存控制器结构 | 第57-58页 |
3.3.2 Memory Latency Divergence现象 | 第58-59页 |
3.3.3 问题分析 | 第59-60页 |
3.4 Memory Latency Divergence感知的内存调度策略 | 第60-64页 |
3.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4-68页 |
3.5.1 实验环境配置 | 第64-66页 |
3.5.2 HWMS算法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4章 基于相变存储器的内存损耗均衡算法设计 | 第69-86页 |
4.1 引言 | 第69-70页 |
4.2 相关性工作 | 第70-72页 |
4.2.1 减少写操作策略 | 第70-71页 |
4.2.2 损耗均衡策略 | 第71-72页 |
4.2.3 软件层的优化技术 | 第72页 |
4.3 相关背景及问题分析 | 第72-76页 |
4.3.1 PCM特性分析 | 第72-74页 |
4.3.2 基于PCM的系统架构设计 | 第74-75页 |
4.3.3 问题分析 | 第75-76页 |
4.4 损耗均衡算法设计 | 第76-80页 |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80-85页 |
4.5.1 各种损耗均衡策略的对比 | 第80-81页 |
4.5.2 实验配置 | 第81页 |
4.5.3 DCWL算法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81-8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90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86-88页 |
5.2 课题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及国家专利情况 | 第109-11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第110-111页 |
专业术语与缩略词汇表 | 第111-113页 |
外文论文 | 第113-144页 |
学位论文评闼及答辩情况表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