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论文框架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基于LTE网络的随机接入技术相关概述 | 第22-38页 |
2.1 M2M通信概述 | 第22-24页 |
2.1.1 M2M通信网络架构 | 第22-23页 |
2.1.2 M2M通信业务特点 | 第23-24页 |
2.2 LTE物理层简介 | 第24-28页 |
2.2.1 LTE网络的时频资源 | 第24-27页 |
2.2.2 随机接入前导码结构 | 第27-28页 |
2.3 基于LTE网络的标准随机接入过程 | 第28-32页 |
2.3.1 无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 第29页 |
2.3.2 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 第29-31页 |
2.3.3 随机接入响应格式 | 第31-32页 |
2.4 随机接入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2.4.1 随机接入资源分配问题 | 第32-35页 |
2.4.2 随机接入时延上限问题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基于联合ACB与TA的前导码复用随机接入算法 | 第38-56页 |
3.1 联合ACB与TA随机接入拥塞控制算法 | 第38-39页 |
3.2 基于联合ACB与TA的前导码复用随机接入算法 | 第39-41页 |
3.3 理论性能分析 | 第41-50页 |
3.3.1 吞吐量和时延 | 第41-44页 |
3.3.2 前导码碰撞概率 | 第44-49页 |
3.3.3 资源利用率 | 第49页 |
3.3.4 额外开销 | 第49-50页 |
3.4 仿真与结论 | 第50-54页 |
3.4.1 仿真模型 | 第50页 |
3.4.2 性能对比 | 第50-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联合Tree-splitting与TA随机接入算法 | 第56-68页 |
4.1 Tree-splitting随机接入冲突解决算法 | 第56-58页 |
4.2 联合Tree-splitting与TA随机接入算法 | 第58页 |
4.3 理论性能分析 | 第58-63页 |
4.3.1 Tree-splitting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58-61页 |
4.3.2 联合Tree-splitting与TA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61-63页 |
4.4 仿真与结论 | 第63-66页 |
4.4.1 仿真模型 | 第63页 |
4.4.2 性能对比 | 第63-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