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的视频实时去雾、压缩与传输系统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2.1 夜间图像去雾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Linux和嵌入式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视频编码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4 有线网络传输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1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1-23页 |
第2章 夜间图像去雾算法 | 第23-34页 |
2.1 夜间环境光照模型 | 第23-24页 |
2.2 夜间有雾图像恢复 | 第24页 |
2.2.1 基于高斯滤波的大气光函数估计 | 第24页 |
2.2.2 基于信息损耗理论的传输透射率估计 | 第24页 |
2.3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 第24-26页 |
2.4 本文算法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26-34页 |
第3章 系统硬件介绍 | 第34-38页 |
3.1 硬件架构介绍 | 第34页 |
3.1.1 硬件架构简介 | 第34页 |
3.1.2 系统处理器简介 | 第34页 |
3.2 视频采集模块 | 第34-38页 |
3.2.1 摄像头芯片硬件介绍 | 第34-35页 |
3.2.2 摄像头芯片性能参数 | 第35-37页 |
3.2.3 图像数据传输接口 | 第37-38页 |
第4章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 第38-53页 |
4.1 ARM交叉编译环境 | 第38-43页 |
4.1.1 交叉编译环境搭建 | 第38-39页 |
4.1.2 交叉编译Linux内核 | 第39-41页 |
4.1.3 交叉编译应用程序 | 第41-43页 |
4.2 U-Boot移植 | 第43-45页 |
4.3 Linux文件系统移植 | 第45-47页 |
4.4 软件程序烧录 | 第47-53页 |
4.4.1 嵌入式系统烧录 | 第47-49页 |
4.4.2 用户应用程序烧录 | 第49-53页 |
第5章 系统工作流程及实验结果 | 第53-68页 |
5.1 视频图像获取流程 | 第53-57页 |
5.2 视频去雾算法流程 | 第57-58页 |
5.3 视频图像压缩 | 第58-63页 |
5.3.1 H.264 结构和码流介绍 | 第58-61页 |
5.3.2 VPU压缩编码 | 第61-63页 |
5.4 视频图像网络传输 | 第63-64页 |
5.4.1 UDP协议介绍 | 第63页 |
5.4.2 UDP网络传输 | 第63-64页 |
5.5 多核并行处理算法 | 第64-66页 |
5.6 系统实验结果 | 第66-6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76-77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工作情况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