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全程自养脱氮颗粒污泥培养及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31页
   ·水资源现状第12-13页
   ·氮素循环第13-15页
   ·水体氮素来源与危害第15-18页
     ·来源第15-16页
     ·危害第16-18页
   ·生物脱氮技术现状与发展第18-28页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第18-25页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第25-28页
   ·数学模型的发展第28-29页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9-31页
第2章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原理与特点第31-38页
   ·厌氧氨氧化(ANAMMOX)第31-35页
     ·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起源与发展第31-32页
     ·厌氧氨氧化反应机理第32-33页
     ·厌氧氨氧化化学计量关系第33页
     ·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影响因素第33-34页
     ·厌氧氨氧化工艺第34-35页
   ·基于厌氧氨氧化的生物脱氮工艺第35-38页
     ·CANON工艺第35-36页
     ·SHARON-ANAMMOX联合工艺第36-37页
     ·SNAP工艺第37页
     ·OLAND工艺第37-38页
第3章 全程自养脱氮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研究第38-47页
   ·前言第38-39页
   ·全程自养脱氮微生物颗粒化原理第39-40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SBR反应器第40页
     ·测定方法第40-41页
     ·模拟废水第41页
     ·操作策略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45页
     ·第一阶段:厌氧氨氧化启动第42页
     ·第二阶段:同步亚硝化和厌氧氨氧化第42-43页
     ·第三阶段:高氮负荷第43-44页
     ·颗粒污泥进化第44-45页
   ·小结第45-47页
第4章 动力学模型研究第47-61页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第47-51页
     ·模型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第47-48页
     ·活性污泥3号模型(ASM3)简介第48-51页
     ·软件MATLAB介绍第51页
   ·材料与方法第51-54页
     ·SBR反应器的运行第51-52页
     ·模拟方法第52-54页
   ·结果与分析第54-59页
     ·颗粒污泥反应器的脱氮性能第54-55页
     ·颗粒污泥内DO的分布第55-56页
     ·模型应用第56-59页
   ·小结第59-61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61-64页
   ·结论第61-62页
   ·建议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态膜吸收法处理丙烯腈废水中的氰化物和氨氮
下一篇:鼠李糖脂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对微生物降解苯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