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1 国外光伏发电的发展的情况 | 第14页 |
1.2.2 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情况 | 第14-15页 |
1.3 光伏发电系统概述 | 第15-17页 |
1.3.1 太阳能光伏系统 | 第15-17页 |
1.3.2 太阳能系统分类 | 第17页 |
1.4 本课题背景、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光伏发电输出特性 | 第19-28页 |
2.1 工作原理及输出特性 | 第19-21页 |
2.1.1 光伏电池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2.1.2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 | 第20-21页 |
2.2 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 | 第21-23页 |
2.3 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方法 | 第23-26页 |
2.3.1 恒压跟踪法 | 第23-24页 |
2.3.2 扰动观察法 | 第24页 |
2.3.3 电导增量法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农村光伏种植复合项目接入系统设计 | 第28-38页 |
3.1 张家口地区太阳能资源分析 | 第28-29页 |
3.2 农村光伏种植复合项目并入系统的安装设计 | 第29-30页 |
3.2.1 工程概述 | 第29-30页 |
3.2.2 工程建设必要性 | 第30页 |
3.2.3 电站厂址选择 | 第30页 |
3.3 光伏组件选择 | 第30-32页 |
3.4 光伏列阵运行方式的设计 | 第32-34页 |
3.5 逆变器选型 | 第34-35页 |
3.6 光伏列阵的设计及其布置方案 | 第35-36页 |
3.6.1 光伏方阵容量 | 第35页 |
3.6.2 光伏子阵设计 | 第35-36页 |
3.7 电气一次及接入电网方案 | 第36-38页 |
3.7.1 接入电网方案 | 第36-37页 |
3.7.2 防雷及接地 | 第37页 |
3.7.3 继电保护、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 第37-38页 |
第4章 光伏养殖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系统设计 | 第38-57页 |
4.1 工程概述 | 第38页 |
4.2 电网现状 | 第38-41页 |
4.2.1 张家口电网现状 | 第38页 |
4.2.2 负荷预测 | 第38-41页 |
4.3 方案设计 | 第41-47页 |
4.3.1 总体设计方案 | 第41-44页 |
4.3.2 供电电网对光伏电站一次系统的要求 | 第44-45页 |
4.3.3 光伏电站对安全的要求 | 第45-47页 |
4.4 设备选型 | 第47-52页 |
4.4.1 线路导线的选择 | 第47页 |
4.4.2 电容器选择 | 第47-48页 |
4.4.3 逆变器的选择 | 第48-49页 |
4.4.4 光伏电池选择 | 第49-51页 |
4.4.5 液晶显示及菜单 | 第51页 |
4.4.6 防雷汇流箱 | 第51页 |
4.4.7 大型光伏电站整体组成 | 第51-52页 |
4.5 调度与通信方案 | 第52-53页 |
4.5.1 调度方案 | 第52-53页 |
4.5.2 信通方案 | 第53页 |
4.6 电能计量装置方案 | 第53-57页 |
第5章 关于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效益研究 | 第57-64页 |
5.1 光伏养殖场复合产业项目光伏电站并网的经济效益 | 第57-60页 |
5.1.1 估算项目收益 | 第57-58页 |
5.1.2 影响经济效益因素 | 第58-60页 |
5.2 农村光伏种植复合项目并网的经济效益 | 第60-62页 |
5.2.1 投资估算 | 第60页 |
5.2.2 经济效益分析 | 第60-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5页 |
6.1 总结 | 第64页 |
6.2 后续工作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