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散文、杂著论文--古代(~1840年)论文

《新论》《昌言》文体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1-25页
    第一节 《新论》《昌言》研究综述第11-21页
        一、《新论》研究概况第11-17页
        二、《昌言》研究概况第17-21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23页
        一、研究目的第21-22页
        二、研究意义第22-23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3-25页
        一、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二、主要研究方法第24-25页
第一章 “论”体源流第25-39页
    第一节 古代文体著作中的“论”体第25-34页
        一、三国曹丕《典论·论文》中的“论”体第25-26页
        二、西晋陆机《文赋》中的“论”体第26-27页
        三、南朝齐梁刘勰的《文心雕龙·论说》中的“论”体第27-28页
        四、南朝梁代萧统的《昭明文选·序》中的“论”体第28-29页
        五、宋代张表臣的《珊瑚钩诗话》中的“论”体第29-30页
        六、明代吴讷的《文章辨体序说》中的“论”体第30-31页
        七、明代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序说》中的“论”体第31-32页
        八、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论辨》中“论”体第32-34页
    第二节 先秦以“论”名篇的文章第34-39页
        一、《吴子·论将》第35页
        二、《庄子·齐物论》第35-36页
        三、《公孙龙子》中的《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第36页
        四、《荀子》中的《天论》《正论》《礼论》《乐论》第36-37页
        五、《吕氏春秋》中的《论人》《论威》《行论》《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第37-39页
第二章 《新论》之“论”文体第39-59页
    第一节 尚“新”第39-43页
        一、“兴治”的学术目的第40-41页
        二、“术辨古今”的学术思想第41-42页
        三、承前的撰写体制第42-43页
    第二节 文本“论”体之特征第43-50页
        一、严谨质实的论说风格第44-45页
        二、史论结合政论的表达方式第45-46页
        三、文质兼美的语言表达第46-48页
        四、“长于讽论”的论理特征第48-50页
    第三节 “短书”第50-57页
        一、“短书”的由来第50-51页
        二、文本“短书”释义第51-52页
        三、“短书”——独特之文体特征第52-57页
    小结第57-59页
第三章 《昌言》之“言”文体第59-86页
    第一节 “言”体第59-66页
        一、“言”的内涵第60-62页
        二、先秦以“言”名篇的文章第62-66页
    第二节 “昌言”释义第66-72页
        一、字的本义第66-67页
        二、结合文本内容阐释第67-69页
        三、结合文本思想阐释第69-72页
    第三节 文本文体特征第72-86页
        一、形式多变的表达方式第72-74页
        二、激切直率的语言表达第74-79页
        三、同中有异的论理特征第79-82页
        四、《昌言》之“言”非为“言”体辨第82-86页
第四章 汉代“论”体的文体观念第86-99页
    第一节 汉代文体中的“论”“言”互通第86-92页
        一、西汉时期以“论”名篇的文章第86-89页
        二、汉代以“言”名篇的文章第89-92页
    第二节 《新论》《昌言》“论”体之比较第92-99页
        一、文本内容之比较第92-95页
        二、文本文体特征之比较第95-99页
结语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类学视野下的穆旦诗歌研究
下一篇:文学制度与“十七年”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