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前言 | 第14-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概念 | 第15-17页 |
1.2.1 护理工作量 | 第15-16页 |
1.2.2 护理工作满意度 | 第16页 |
1.2.3 治疗干预评分系统简介 | 第16-17页 |
1.3 TISS评分系统及护士工作量、护士工作满意度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3.1 TISS评分发展现状 | 第17页 |
1.3.2 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的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3.3 护理工作满意度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2 研究对象 | 第20-26页 |
2.1 调查对象 | 第20页 |
2.1.1 调查对象来源 | 第20页 |
2.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20页 |
2.2 调查工具 | 第20-22页 |
2.2.1 护理人员调查问卷 | 第20-21页 |
2.2.2 治疗干预评分量表 | 第21页 |
2.2.3 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 | 第21-22页 |
2.3 调查方法 | 第22-23页 |
2.3.1 问卷收集 | 第22页 |
2.3.2 调查前准备 | 第22页 |
2.3.3 实施阶段 | 第22-23页 |
2.4 数据录入阶段 | 第23页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2.6 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3 结果 | 第26-32页 |
3.1 护士一般人口学资料 | 第26-27页 |
3.2 护理人员一般人口学资料变量赋值 | 第27页 |
3.3 运用TISS量表评估中心ICU的护理工作量 | 第27-28页 |
3.4 运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评价中心ICU护理工作人员满意度情况 | 第28-32页 |
3.4.1 ICU护士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满意度的影响 | 第28页 |
3.4.2 ICU护士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得分情况 | 第28-29页 |
3.4.3 ICU护士工作量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 第29-32页 |
4 讨论 | 第32-38页 |
4.1 护理工作量分析 | 第32-34页 |
4.1.1 不同时段护理工作量不同 | 第32-33页 |
4.1.2 一周内护士护理工作总量得分不同 | 第33-34页 |
4.2 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相关统计结果 | 第34-38页 |
4.2.1 不同年龄、职称、工作年限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情况 | 第35页 |
4.2.2 不同学历ICU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 第35-36页 |
4.2.3 ICU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 | 第36-37页 |
4.2.4 ICU护士工作量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 第37-38页 |
5 结论 | 第38-40页 |
6 创新点和局限性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文献综述 ICU评分系统发展现状 | 第46-56页 |
1 国内外评价病情危重程度的评分 | 第46-47页 |
2 国外统计护理工作量常用的测评量表 | 第47-49页 |
2.1 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herapeuticInterventionScoring,TISS) | 第47-48页 |
2.2 九等护理人力使用评分(NEMS) | 第48页 |
2.3 时间定向评分系统(TOSS) | 第48页 |
2.4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 | 第48页 |
2.5 罗斯麦迪可斯评分量表(RMT-PCS量表) | 第48-49页 |
2.6 护理活动评分(NAS) | 第49页 |
3 国内统计护理工作量常用方法 | 第49-50页 |
3.1 护理工作量和工时计算法 | 第49页 |
3.2 护理工作量负荷权重法 | 第49-50页 |
3.3 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法 | 第50页 |
3.4 护理级别分级分类法 | 第50页 |
3.5 患者分类系统法 | 第50页 |
3.6 赋分法 | 第50页 |
4 小结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A ICU护士基本资料调查表 | 第56-58页 |
附录B TISS-76评分量表 | 第58-60页 |
附录C 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个人成绩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