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黏土蠕变特性及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黏土蠕变特性 | 第11-13页 |
1.2.2 黏土蠕变本构模型 | 第13-17页 |
1.2.3 存在问题分析 | 第17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2章 土体蠕变理论 | 第20-32页 |
2.1 概述 | 第20页 |
2.2 土的蠕变特性 | 第20-23页 |
2.2.1 土的蠕变问题提出 | 第20页 |
2.2.2 土的蠕变性质 | 第20-22页 |
2.2.3 土蠕变性质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3 土的蠕变本构模型 | 第23-31页 |
2.3.1 蠕变模型理论 | 第23-27页 |
2.3.2 非线性蠕变特性 | 第27-28页 |
2.3.3 土的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 | 第28-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成都黏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 第32-45页 |
3.1 概述 | 第32-33页 |
3.2 成都黏土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 第33-35页 |
3.2.1 现场采取土样 | 第33页 |
3.2.2 基础土工试验 | 第33-35页 |
3.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页 |
3.3 成都黏土强度软化特性试验 | 第35-41页 |
3.3.1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6页 |
3.3.2 试验仪器简介 | 第36-37页 |
3.3.3 试验方法及步骤 | 第37-38页 |
3.3.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3.4 成都黏土土水特性研究 | 第41-44页 |
3.4.1 试验设备 | 第41-42页 |
3.4.2 试验方案及步骤 | 第42-43页 |
3.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成都黏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 第45-56页 |
4.1 概述 | 第45页 |
4.2 蠕变试验 | 第45-46页 |
4.2.1 蠕变试验方案 | 第45-46页 |
4.2.2 蠕变试验步骤 | 第46页 |
4.3 蠕变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54页 |
4.3.1 蠕变试验曲线 | 第46-50页 |
4.3.2 长期强度特性 | 第50-52页 |
4.3.3 蠕变弹性模量特性 | 第52-53页 |
4.3.4 蠕变黏滞系数特性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成都黏土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构建 | 第56-74页 |
5.1 概述 | 第56-57页 |
5.2 非线性经验蠕变本构模型 | 第57-60页 |
5.2.1 理论分析 | 第57页 |
5.2.2 模型构建 | 第57-60页 |
5.3 非线性半理论经验蠕变本构模型 | 第60-67页 |
5.3.1 理论分析 | 第60页 |
5.3.2 模型构建 | 第60-67页 |
5.4 分数阶导数非定常蠕变本构模型 | 第67-73页 |
5.4.1 理论分析 | 第67页 |
5.4.2 模型构建 | 第67-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成都黏土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特性分析 | 第74-87页 |
6.1 概述 | 第74页 |
6.2 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参数特性分析 | 第74-79页 |
6.2.1 经验蠕变模型参数 | 第74-75页 |
6.2.2 半理论经验蠕变模型参数 | 第75-77页 |
6.2.3 分数阶导数非定常蠕变模型参数 | 第77-79页 |
6.3 非线性蠕变本构模型拟合验证分析 | 第79-85页 |
6.3.1 本文蠕变试验数据验证 | 第79-83页 |
6.3.2 相关文献蠕变试验数据验证 | 第83-8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