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区域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 1.2.1 区域创新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2 创新效率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9-20页 |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 1.3.1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0-23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4-34页 |
| 2.1 相关概念 | 第24-25页 |
| 2.1.1 区域创新概念界定 | 第24页 |
| 2.1.2 创新效率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 2.2 理论基础 | 第25-32页 |
| 2.2.1 创新相关理论 | 第25-30页 |
| 2.2.2 效率相关理论 | 第30-32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 第3章 东北三省区域创新现状分析 | 第34-56页 |
| 3.1 辽宁省区域创新现状分析 | 第34-39页 |
| 3.1.1 创新投入现状 | 第34-37页 |
| 3.1.2 创新产出现状 | 第37-39页 |
| 3.2 吉林省区域创新现状分析 | 第39-45页 |
| 3.2.1 创新投入现状 | 第39-42页 |
| 3.2.2 创新产出现状 | 第42-45页 |
| 3.3 黑龙江省区域创新现状分析 | 第45-50页 |
| 3.3.1 创新投入现状 | 第45-47页 |
| 3.3.2 创新产出现状 | 第47-50页 |
| 3.4 东北三省区域整体创新现状分析 | 第50-55页 |
| 3.4.1 创新投入现状 | 第50-53页 |
| 3.4.2 创新产出现状 | 第53-5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4章 东北三省区域创新效率测度与分析 | 第56-80页 |
| 4.1 东北三省区域创新效率测度模型构建 | 第56-63页 |
| 4.1.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56-57页 |
| 4.1.2 指标体系构建 | 第57-59页 |
| 4.1.3 测度方法 | 第59-63页 |
| 4.2 东北三省区域创新效率测度 | 第63-78页 |
| 4.2.1 东北三省区域创新效率静态测度 | 第63-71页 |
| 4.2.2 东北三省区域创新效率动态测度 | 第71-78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 第5章 东北三省区域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80-90页 |
| 5.1 东北三省区域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测度模型构建 | 第80-85页 |
| 5.1.1 影响因素及变量选取 | 第80-83页 |
| 5.1.2 测度方法 | 第83-84页 |
| 5.1.3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84-85页 |
| 5.2 东北三省区域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测度分析 | 第85-89页 |
| 5.2.1 测度过程 | 第85-86页 |
| 5.2.2 测度结果分析 | 第86-89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6章 东北三省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 第90-96页 |
| 6.1 内部环境层面对策建议 | 第90-92页 |
| 6.1.1 巩固企业主体地位 | 第90-91页 |
| 6.1.2 强化高校及科研院所建设 | 第91页 |
| 6.1.3 树立人才核心理念 | 第91-92页 |
| 6.2 外部环境层面对策建议 | 第92-95页 |
| 6.2.1 完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 | 第92-93页 |
| 6.2.2 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 第93-94页 |
| 6.2.3 完善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 第94页 |
| 6.2.4 推动产业结构全面升级 | 第94-95页 |
| 6.2.5 创建开放经济新格局 | 第95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结论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4-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8页 |
| 附录 | 第108-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