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存贮器论文

分布式存储系统数据安全与编码技术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9页
        1.1.1 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数据安全威胁第16页
        1.1.2 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数据安全需求第16-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8页
        1.2.1 数据完整性远程校验技术第19-22页
        1.2.2 新型数据编码技术第22-26页
        1.2.3 基于秘密共享的安全编码技术第26-28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8-32页
第二章 面向不可信第三方的数据完整性保护方案第32-44页
    2.1 技术背景第32-35页
        2.1.1 双线性对第32-33页
        2.1.2 可聚合的验证性标签第33-34页
        2.1.3 随机盲化技术第34页
        2.1.4 现有方案的不足第34-35页
    2.2 基于信息反馈的三方审计方案设计第35-41页
        2.2.1 符号与定义第35-37页
        2.2.2 方案细节第37-39页
        2.2.3 方案功能的简要概括第39-41页
    2.3 安全分析与性能评估第41-43页
        2.3.1 安全性分析第41-42页
        2.3.2 方案性能对比第42-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基于再生码的动态更新数据安全存储模型第44-62页
    3.1 模型描述第44-51页
        3.1.1 SEMBR码的应用第45-48页
        3.1.2 基于MHT的第三方DPDP模型第48-49页
        3.1.3 具有记忆功能的攻击者第49-51页
    3.2 基于SEMBR-DPDP的存储模型构造方式第51-55页
        3.2.1 SEMBR-DPDP设计目的与概况第51页
        3.2.2 方案的工作流程第51-55页
    3.3 安全与效能分析第55-60页
        3.3.1 安全性分析第55-57页
        3.3.2 性能分析与比较第57-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基于MSR码存储系统的数据隐私保护能力第62-92页
    4.1 引言第62-65页
    4.2 信息论与有限域第65-72页
        4.2.1 信息论第65-66页
        4.2.2 符号标记第66-67页
        4.2.3 置换多项式第67-70页
        4.2.4 一个普遍适用的上界第70-72页
    4.3 一般MSR码的隐私保护能力第72-79页
        4.3.1 MSR码的信息论特性第72-76页
        4.3.2 MSR码隐私保护能力的简单表示第76页
        4.3.3 稳定的MSR码第76-79页
    4.4 线性MSR码的隐私保护能力第79-89页
        4.4.1 隐私保护能力的精确值第80-84页
        4.4.2 隐私保护能力的上界第84-88页
        4.4.3 两种情形的整合第88-89页
        4.4.4 进一步讨论第89页
    4.5 本章小结第89-92页
第五章 基于MSCR码存储系统的数据隐私安全分析第92-118页
    5.1 引言第92-94页
    5.2 MSCR码的系统模型第94-96页
        5.2.1 标记符号第94-95页
        5.2.2 窃听模型第95-96页
        5.2.3 MSCR码的稳定性第96页
    5.3 现有MSCR码的隐私保护性能分析第96-103页
        5.3.1 非稳定的MSCR码第96-101页
        5.3.2 稳定的MSCR码第101-103页
    5.4 MSCR码的信息论特性第103-111页
        5.4.1 隐私保护能力的一般表达式第104-105页
        5.4.2 一般MSCR码的信息论特性第105-108页
        5.4.3 稳定MSCR码的信息论特性第108-111页
    5.5 稳定MSCR码的隐私保护能力第111-115页
        5.5.1 简单的表达式第111-112页
        5.5.2 一些情形下的具体刻画第112-113页
        5.5.3 详细的计算与验证第113-115页
    5.6 本章小结第115-118页
第六章 线性系统MSR码改进的系统长度上界第118-134页
    6.1 引言第118-120页
    6.2 线性系统的MSR码第120-123页
        6.2.1 系统模型第120-121页
        6.2.2 干扰消除原理第121-122页
        6.2.3 线性子空间的性质第122-123页
    6.3 改进的系统长度上界第123-132页
        6.3.1 简单的平方界第124-125页
        6.3.2 r为底的对数界第125-129页
        6.3.3 取决于r~2/l的具体上界第129-132页
    6.4 本章小结第132-134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34-136页
    7.1 论文工作总结第134页
    7.2 未来研究展望第134-136页
致谢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6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46-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GPU异构系统的测评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高性能视觉跟踪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