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8页 |
1.1.1 国家政策与社会发展背景 | 第15-16页 |
1.1.2 秦岭河谷型乡镇发展文化事业的需要 | 第16-17页 |
1.1.3 民俗博物馆建筑发展背景 | 第17页 |
1.1.4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发展背景 | 第17-18页 |
1.2 秦岭河谷型乡镇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4 研究对象 | 第22-24页 |
1.4.1 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1.4.2 范围界定 | 第24页 |
1.5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24-26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5.2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1.5.3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6-29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秦岭河谷型乡镇民俗文化资源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 第29-81页 |
2.1 调研概况 | 第29-32页 |
2.1.1 范围 | 第29-31页 |
2.1.2 调研内容 | 第31-32页 |
2.2 问卷调查 | 第32-33页 |
2.3 乡镇基本情况 | 第33-35页 |
2.4 民俗文化资源现状调查 | 第35-55页 |
2.4.1 资源保护现状 | 第35-54页 |
2.4.2 资源利用问题 | 第54页 |
2.4.3 资源开发需求 | 第54-55页 |
2.5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现状调查 | 第55-67页 |
2.5.1 发展现状 | 第55-61页 |
2.5.2 面积及功能 | 第61-64页 |
2.5.3 活动特征 | 第64-65页 |
2.5.4 存在问题 | 第65-67页 |
2.6 其他类型借鉴案例调查 | 第67-78页 |
2.6.1 其他地区乡镇民俗博物馆 | 第67-76页 |
2.6.2 秦岭河谷型乡村村史馆 | 第76-78页 |
2.7 调查汇总与重点研究问题 | 第78-7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三章 民俗博物馆与乡镇综合文化站设计理论解析 | 第81-91页 |
3.1 民俗博物馆 | 第81-83页 |
3.1.1 相关理论 | 第81页 |
3.1.2 建设标准 | 第81-82页 |
3.1.3 选址要求 | 第82页 |
3.1.4 功能设置 | 第82-83页 |
3.2 乡镇综合文化站 | 第83-87页 |
3.2.1 相关理论 | 第83-84页 |
3.2.2 建设标准 | 第84-85页 |
3.2.3 选址要求 | 第85页 |
3.2.4 功能设置 | 第85-87页 |
3.3 乡镇文博中心建筑的提出 | 第87-89页 |
3.3.1 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87页 |
3.3.2 民俗文化资源的整合 | 第87-88页 |
3.3.3 文博中心的建筑特征 | 第88-8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四章 秦岭河谷型乡镇文博中心设计影响因素剖析 | 第91-119页 |
4.1 建筑选址与自然因素 | 第91-94页 |
4.1.1 自然因素 | 第91-92页 |
4.1.2 其他影响因素 | 第92页 |
4.1.3 问卷调查 | 第92-93页 |
4.1.4 基本要求 | 第93-94页 |
4.2 功能设置与人文因素 | 第94-101页 |
4.2.1 人文因素 | 第94-95页 |
4.2.2 功能组成 | 第95-97页 |
4.2.3 文商结合产业运营模式 | 第97-98页 |
4.2.4 功能单元的集约化组织 | 第98-101页 |
4.3 空间组织与使用需求 | 第101-113页 |
4.3.1 空间属性分析 | 第101-102页 |
4.3.2 空间组织方式 | 第102-104页 |
4.3.3 主要功能空间 | 第104-109页 |
4.3.4 次要功能空间 | 第109-110页 |
4.3.5 外部空间的功能特征 | 第110-111页 |
4.3.6 外部空间的分类 | 第111-112页 |
4.3.7 广场与庭院 | 第112-113页 |
4.4 建筑技术与经济条件 | 第113-115页 |
4.4.1 经济条件 | 第113页 |
4.4.2 建筑材料 | 第113-114页 |
4.4.3 结构类型 | 第114-115页 |
4.5 景观风貌与地域环境 | 第115-117页 |
4.5.1 地域环境因素 | 第115-116页 |
4.5.2 地域环境设计要素 | 第116-11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五章 秦岭河谷型乡镇文博中心设计策略研究 | 第119-149页 |
5.1 选址策略 | 第119-120页 |
5.1.1 选址原则 | 第119页 |
5.1.2 基本方案 | 第119-120页 |
5.2 功能设置策略 | 第120-127页 |
5.2.1 功能设置原则 | 第120-121页 |
5.2.2 功能分区集约 | 第121-122页 |
5.2.3 功能选配 | 第122-126页 |
5.2.4 面积指标 | 第126-127页 |
5.3 空间组织策略 | 第127-142页 |
5.3.1 内部空间组织原则 | 第127页 |
5.3.2 内部总体空间组织方式 | 第127-130页 |
5.3.3 内部功能空间组织模式 | 第130-138页 |
5.3.4 外部空间组织原则 | 第138-139页 |
5.3.5 外部空间组织模式 | 第139-142页 |
5.4 建筑技术策略 | 第142-143页 |
5.4.1 材料选择 | 第142页 |
5.4.2 结构选型 | 第142页 |
5.4.3 节能措施 | 第142-143页 |
5.5 景观风貌设计策略 | 第143-147页 |
5.5.1 景观风貌的确立 | 第143-144页 |
5.5.2 自然景观的利用 | 第144-145页 |
5.5.3 环境配景的设置 | 第145-14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47-1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1页 |
6.1 结论 | 第149-150页 |
6.2 展望 | 第150-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4页 |
附录1 :秦岭河谷型乡镇民俗文化资源调查问卷 | 第154-156页 |
附录2 :秦岭河谷型乡镇综合文化站调查问卷 | 第156-1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8-159页 |
致谢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