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绿色度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5-16页 |
2 建筑工程施工绿色度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16-21页 |
2.1 绿色施工理论 | 第16-17页 |
2.1.1 绿色施工的含义 | 第16页 |
2.1.2 绿色施工的特点 | 第16-17页 |
2.1.3 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 第17页 |
2.2 施工绿色度理论 | 第17-18页 |
2.3 “压力——状态——响应”理论 | 第18-19页 |
2.4 模糊物元有关理论 | 第19-21页 |
2.4.1 物元理论 | 第19页 |
2.4.2 模糊物元理论 | 第19-21页 |
3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1-31页 |
3.1 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 | 第21-22页 |
3.2 施工绿色度的构架 | 第22-23页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3-24页 |
3.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流程 | 第23-24页 |
3.3.2 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析结构模型建立 | 第24页 |
3.4 建筑施工绿色度评价标准的建立 | 第24-31页 |
3.4.1 指标评价等级说明 | 第24-25页 |
3.4.2 施工绿色度评价等级标准 | 第25-31页 |
4 建筑工程施工绿色度评价模型建立 | 第31-43页 |
4.1 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 第31-34页 |
4.1.1 已有绿色施工评价方法简介 | 第31页 |
4.1.2 常用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 第31-33页 |
4.1.3 采用模糊物元评价的可行性 | 第33-34页 |
4.2 建筑施工绿色度模糊物元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4-38页 |
4.2.1 建立施工绿色度评价物元 | 第34-35页 |
4.2.2 隶属度物元的确定 | 第35-36页 |
4.2.3 关联变换 | 第36-37页 |
4.2.4 建立评价指标的权重物元 | 第37页 |
4.2.5 关联度的确定 | 第37-38页 |
4.3 建筑工程施工绿色度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8-43页 |
4.3.1 常见确定权重方法的评述 | 第38页 |
4.3.2 基于组合法确定权重 | 第38-43页 |
5 建筑工程施工绿色度评价案例分析 | 第43-53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43页 |
5.2 模拟评价 | 第43-51页 |
5.2.1 确定项目施工绿色度评价值物元 | 第43-44页 |
5.2.2 关联系数的确定 | 第44页 |
5.2.3 复合模糊物元的确定 | 第44-49页 |
5.2.4 权重物元的确定 | 第49页 |
5.2.5 模糊物元评价 | 第49-51页 |
5.3 相关建议措施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