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武汉市城市形态演变的军山街滨水空间更新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2 实践指导意义 | 第10-11页 |
1.3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3.1“城市形态”的概念 | 第11页 |
1.3.2“城市职能”的概念 | 第11页 |
1.3.3“更新设计”的概念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与范围 | 第12-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研究范围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1 文献调查法 | 第13页 |
1.5.2 定性分析法 | 第13页 |
1.5.3 实地调研法 | 第13-14页 |
1.6 论文逻辑框架 | 第14-15页 |
2 城市形态演变的驱动力和演变机制 | 第15-21页 |
2.1 城市职能是城市形态演变的驱动力 | 第15-20页 |
2.1.1 城市功能理论 | 第16-17页 |
2.1.2 巴黎市城市发展演变历程和空间形态变化 | 第17-18页 |
2.1.3 北京市城市发展演变历程和空间形态变化 | 第18-20页 |
2.2 演变机制 | 第20页 |
2.3 小结 | 第20-21页 |
3 基于武汉市城市形态演变的军山街空间变化 | 第21-27页 |
3.1 军山街的历史背景概述 | 第21-22页 |
3.2 基于武汉市城市形态演变的军山街空间变化 | 第22-26页 |
3.2.1 武汉市城市演变的内在驱动力 | 第22页 |
3.2.2 军山街空间形态演变 | 第22-26页 |
3.3 小结 | 第26-27页 |
4 军山街滨水空间更新设计 | 第27-48页 |
4.1 军山街滨水空间现状及特色 | 第27-32页 |
4.1.1 河流、堤坝 | 第28页 |
4.1.2 河汊、养殖 | 第28页 |
4.1.3 农田、农居 | 第28-29页 |
4.1.4 湿地、植被 | 第29-30页 |
4.1.5 废弃的工厂 | 第30-31页 |
4.1.6 街道肌理 | 第31-32页 |
4.2 军山街滨水空间存在问题 | 第32-36页 |
4.2.1 景观通透性问题 | 第32-33页 |
4.2.2 交通设计问题 | 第33-34页 |
4.2.3 可达性问题 | 第34页 |
4.2.4 人文景观问题 | 第34-35页 |
4.2.5 人性化设施问题 | 第35-36页 |
4.3 军山街滨水空间更新设计的规划与改建设想 | 第36-47页 |
4.3.1 滨水空间的规划理念与原则 | 第36-38页 |
4.3.2 军山街滨水空间更新设计的规划措施 | 第38-40页 |
4.3.3 军山街滨水空间更新设计的改建设想 | 第40-47页 |
4.4 小结 | 第47-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6 致谢 | 第49-50页 |
7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