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1 引言 | 第11-15页 |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 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5-30页 |
·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15-25页 |
·占用和破坏大量的土地损毁植被 | 第15-17页 |
·严重破坏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 | 第17页 |
·废气废渣废水污染问题突出 | 第17-20页 |
·引发大规模地质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 第20-25页 |
·破坏水均衡系统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 第25页 |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成因分析 | 第25-30页 |
·自然地质环境复杂而又不断恶化 | 第25-26页 |
·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基本环保观念 | 第26-27页 |
·矿山企业的生产技术低下设备落后是主要原因之一 | 第27-28页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的力度不够 | 第28页 |
·矿山企业负担沉重环保投资短缺矿山复垦率低 | 第28-30页 |
3 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政府管理的成效与问题 | 第30-35页 |
·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政府管理的成效 | 第30-32页 |
·推进法制建设 | 第30页 |
·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 第30-31页 |
·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 第31-32页 |
·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5页 |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和完善 | 第32-33页 |
·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 第33页 |
·资金短缺 | 第33-34页 |
·科研机构不完善 | 第34-35页 |
4 国外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模式启示 | 第35-40页 |
·矿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35页 |
·保证金和财务担保制度 | 第35-36页 |
·矿地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制度 | 第36-38页 |
·环境许可证制度 | 第38-39页 |
·环境监督和检查制度 | 第39-40页 |
5 辽宁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管理的对策 | 第40-50页 |
·明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原则 | 第40-41页 |
·以政府为主导矿山企业为主体组织治理的原则 | 第40页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 第40页 |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 | 第40-41页 |
·强化法制建设 | 第41页 |
·不求统一完整、但求详细具体 | 第41页 |
·抓住突出问题,出台专项法规 | 第41页 |
·完善实施细则 | 第41页 |
·积极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 第41-42页 |
·完善规划体系 | 第41页 |
·严格矿产资源规划调整和修编 | 第41-42页 |
·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做到相互协调 | 第42页 |
·落实规划实施领导责任制 | 第42页 |
·全面贯彻落实各项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制度 | 第42-46页 |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制度 | 第42-43页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制度 | 第43页 |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制度 | 第43-44页 |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 第44-46页 |
·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 第46页 |
·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力度 | 第46-48页 |
·对历史遗留的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政府出资加以解决 | 第46-47页 |
·生产矿山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执法 | 第47-48页 |
·推进矿山地质环境的规范管理 | 第48页 |
·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调整 | 第48页 |
·限制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发 | 第48页 |
·鼓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