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色胺酮衍生物用于铜离子检测及选择性祛除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铜元素概述第10-14页
        1.1.1 铜污染来源第10-11页
        1.1.2 铜污染对植物的危害第11-12页
        1.1.3 铜污染对动物的危害第12-13页
        1.1.4 铜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第13页
        1.1.5 铜过载疾病的治疗第13-14页
    1.2 离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1 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4页
        1.2.2 电感耦合法第14-15页
        1.2.3 电化学分析法第15页
        1.2.4 离子色谱法第15页
        1.2.5 荧光光谱法第15-16页
        1.2.6 紫外-可见光谱法第16页
    1.3 紫外铜离子探针的研究进展第16-21页
        1.3.1 萘类衍生物第16-17页
        1.3.2 水杨醛希夫碱类第17-18页
        1.3.3 罗丹明类衍生物第18-19页
        1.3.4 吡啶类第19-20页
        1.3.5 喹啉类衍生物第20页
        1.3.6 其他类第20-21页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色胺酮衍生物TR-A的合成及对Cu2+的方法学考察第22-38页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2-24页
        2.1.1 实验仪器第22页
        2.1.2 实验试剂第22-24页
    2.2 色胺酮衍生物TR-A的合成第24-25页
        2.2.1 色胺酮的合成第24页
        2.2.2 TR-A探针的合成第24-25页
    2.3 TR-A探针与Cu2+络合的方法学考察第25-35页
        2.3.1 TR-A与Cu2+的反应第25页
        2.3.2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25-26页
        2.3.3 pH值的考察第26-28页
        2.3.4 专属性的考察第28-30页
        2.3.5 线性范围及灵敏度的考察第30-32页
        2.3.6 络合比的反应第32页
        2.3.7 特异性的考察第32-34页
        2.3.8 可逆性实验第34-35页
        2.3.9 精密度考察第35页
        2.3.10 重现性考察第35页
        2.3.11 回收率实验第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8页
第三章 中药水煎液对Cu2+的络合能力分析第38-48页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38-39页
        3.1.1 实验仪器第38页
        3.1.2 实验试剂第38-39页
        3.1.3 实验药材第39页
    3.2 实验方法及内容第39-46页
        3.2.1 水煎液制备第39页
        3.2.2 中药水煎液络合Cu~(2+)的能力第39-44页
        3.2.3 分析与讨论第44-46页
    3.3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TR-A的合成条件优化及溶解度测定第48-64页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8-49页
        4.1.1 实验仪器第48页
        4.1.2 实验试剂第48-49页
    4.2 TR-A的合成条件优化第49-58页
        4.2.1 色谱条件第49页
        4.2.2 冰乙酸的用量第49-51页
        4.2.3 溶剂的选择第51-52页
        4.2.4 反应温度的选择第52-54页
        4.2.5 乙酸乙酯的用量第54-55页
        4.2.6 物料比的选择第55-57页
        4.2.7 反应时间的选择第57-58页
    4.3 TR-A中试放大实验第58-60页
    4.4 TR-A溶解度的测定第60-62页
        4.4.1 TR-A高效液相色谱标准曲线第60-61页
        4.4.2 TR-A溶解度测定第61-62页
    4.5 TR-A-Na~+盐溶液的制备第62-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4页
附录第74-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分析
下一篇:手术切口感染风险评估工具的构建及其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