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5-21页 |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功效估计 | 第15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5页 |
(二)研究功效估计 | 第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一)基线调查 | 第15-17页 |
(二)随访研究 | 第17-18页 |
(三)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页 |
(四)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 | 第18-19页 |
三、统计分析 | 第19-21页 |
(一)基线特征描述 | 第19-20页 |
(二)随访结局特征描述 | 第20页 |
(三)基线UⅡ/ET-1与随访结局的关联性分析 | 第20-21页 |
结果 | 第21-33页 |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和基线特征描述 | 第21-25页 |
(一)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 | 第21-22页 |
(二)不同UⅡ/ET-1水平分组的基线特征及比较 | 第22-23页 |
(三)研究对象UⅡ/ET-1水平与基线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23-25页 |
二、随访结局一般情况 | 第25-26页 |
(一)不同性别心血管疾病累计发病率 | 第25页 |
(二)纳入研究对象基线UⅡ/ET-1不同水平研究结局分布情况 | 第25-26页 |
三、基线UⅡ/ET-1与随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联性分析 | 第26-33页 |
(一)基线UⅡ与随访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联性分析 | 第26-28页 |
(二)基线ET-1与随访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联性分析 | 第28-29页 |
(三)基线UⅡ水平与随访心血管疾病关联性亚组分析 | 第29-31页 |
(四)基线ET-1水平与随访心血管疾病关联性亚组分析 | 第31-33页 |
讨论 | 第33-40页 |
一、UⅡ与BMI、血压、血脂以及血糖的相关关系 | 第33-34页 |
二、基线UⅡ水平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系 | 第34-36页 |
三、基线UⅡ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 | 第36-37页 |
四、ET-1及其与BMI、血压、血脂以及血糖的相关关系 | 第37-38页 |
五、基线ET-1水平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系 | 第38页 |
六、基线ET-1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 | 第38-39页 |
七、研究的优势与局限性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9页 |
综述 | 第49-64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64-65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