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超级电容器简介 | 第13-16页 |
1.2.1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 | 第13-14页 |
1.2.2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 | 第14-15页 |
1.2.3 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1.3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 第16-21页 |
1.3.1 金属化合物 | 第17页 |
1.3.2 导电聚合物 | 第17页 |
1.3.3 碳材料 | 第17-21页 |
1.4 生物质碳 | 第21-26页 |
1.4.1 生物质碳的制备 | 第22-23页 |
1.4.2 生物质碳应用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8-34页 |
2.1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28-29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28-29页 |
2.2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29-30页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9页 |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9页 |
2.2.3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BET and BJH) | 第29-30页 |
2.2.4 X射线衍射(XRD) | 第30页 |
2.2.5 拉曼光谱(Raman) | 第30页 |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0-34页 |
2.3.1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30-31页 |
2.3.2 循环伏安特性测试(CV) | 第31页 |
2.3.3 恒定电流充放电测试(GCD) | 第31页 |
2.3.4 电化学阻抗测试(EIS) | 第31-32页 |
2.3.5 循环稳定性测试 | 第32-34页 |
第3章 两步法制备碳材料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 | 第34-50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玉米秸秆碳材料的制备 | 第34-35页 |
3.3 正交实验设计与分析 | 第35-36页 |
3.4 机理分析 | 第36-39页 |
3.5 玉米秸秆碳材料的表征 | 第39-44页 |
3.5.1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9-41页 |
3.5.2 透射电镜分析 | 第41页 |
3.5.3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 | 第41-43页 |
3.5.4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3页 |
3.5.5 拉曼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3.6 玉米秸秆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44-48页 |
3.6.1 循环伏安特性测试 | 第44-46页 |
3.6.2 恒定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46-47页 |
3.6.3 电化学阻抗测试 | 第47-48页 |
3.6.4 循环稳定性测试 | 第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镍掺杂碳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 | 第50-62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镍掺杂玉米秸秆碳材料的制备 | 第50-51页 |
4.3 镍掺杂玉米秸秆碳材料的表征 | 第51-56页 |
4.3.1 扫描电镜分析 | 第51-53页 |
4.3.2 透射电镜分析 | 第53-54页 |
4.3.3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 | 第54页 |
4.3.4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4-55页 |
4.3.5 拉曼光谱分析 | 第55-56页 |
4.4 镍掺杂玉米秸秆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56-61页 |
4.4.1 循环伏安特性测试 | 第56-57页 |
4.4.2 恒定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57-59页 |
4.4.3 交流阻抗测试 | 第59-60页 |
4.4.4 循环稳定性测试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一步法制备碳材料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 | 第62-74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玉米秸秆碳材料的制备 | 第62-63页 |
5.3 玉米秸秆碳材料的表征 | 第63-66页 |
5.3.1 扫描电镜分析 | 第63-64页 |
5.3.2 透射电镜分析 | 第64-65页 |
5.3.3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 | 第65页 |
5.3.4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5-66页 |
5.3.5 拉曼光谱分析 | 第66页 |
5.4 玉米秸秆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66-71页 |
5.4.1 循环伏安特性测试 | 第66-68页 |
5.4.2 恒定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68-70页 |
5.4.3 电化学阻抗测试 | 第70页 |
5.4.4 循环稳定性测试 | 第70-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页 |
6.2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