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财产的法律规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虚拟财产的属性 | 第18-26页 |
2.1 虚拟财产之概念 | 第18页 |
2.2 虚拟财产之类型 | 第18-20页 |
2.2.1 账号类的虚拟财产 | 第18-19页 |
2.2.2 物品类的虚拟财产 | 第19页 |
2.2.3 货币类的虚拟财产 | 第19-20页 |
2.3 虚拟财产之特征 | 第20-21页 |
2.4 虚拟财产之法律属性 | 第21-25页 |
2.4.1 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争议 | 第21-22页 |
2.4.2 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定位 | 第22-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虚拟财产保护现状 | 第26-35页 |
3.1 虚拟财产规制现状 | 第26-29页 |
3.1.1 法律 | 第26-28页 |
3.1.2 部门规章 | 第28-29页 |
3.2 虚拟财产司法现状 | 第29-34页 |
3.2.1 虚拟财产权属界定模糊 | 第30-31页 |
3.2.2 虚拟财产价值评估困难 | 第31页 |
3.2.3 虚拟财产精神损害争议 | 第31-32页 |
3.2.4 虚拟财产案件管辖不明 | 第32-33页 |
3.2.5 虚拟财产纠纷举证不易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虚拟财产法律制度的借鉴与完善 | 第35-49页 |
4.1 主要国家和地区虚拟财产的法律规制 | 第35-41页 |
4.1.1 认可无形动产的美国模式 | 第35-37页 |
4.1.2 从禁止到保护的韩国模式 | 第37-38页 |
4.1.3 精神赔偿与监管并重的日本模式 | 第38-39页 |
4.1.4 确认财产价值的台湾模式 | 第39-40页 |
4.1.5 分析与启示 | 第40-41页 |
4.2 我国虚拟财产法律规制之完善 | 第41-48页 |
4.2.1 虚拟财产的实体法规制措施 | 第41-44页 |
4.2.2 虚拟财产的程序法规制措施 | 第44-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