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9页 |
第2章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概述 | 第9-12页 |
2.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特征 | 第9-10页 |
2.1.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概念的界定 | 第9页 |
2.1.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特征 | 第9-10页 |
2.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 | 第10-12页 |
第3章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概述 | 第12-20页 |
3.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概念和意义 | 第12-13页 |
3.1.1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概念 | 第12页 |
3.1.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意义 | 第12-13页 |
3.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及利弊分析 | 第13-20页 |
3.2.1 IPO退出机制的概述及利弊分析 | 第13-15页 |
3.2.2 兼并收购退出的概述及利弊分析 | 第15-17页 |
3.2.3 股份回购退出的概述及利弊分析 | 第17-18页 |
3.2.4 清算退出的概述及利弊分析 | 第18-20页 |
第4章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现状和法律制度障碍 | 第20-27页 |
4.1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现状 | 第20-21页 |
4.2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法律制度障碍 | 第21-27页 |
4.2.1 IPO退出机制的法律制度障碍 | 第21-23页 |
4.2.2 并购方式退出机制的法律制度障碍 | 第23-24页 |
4.2.3 股份回购方式退出机制的法律制度障碍 | 第24-25页 |
4.2.4 清算方式退出机制的法律制度障碍 | 第25-27页 |
第5章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域外考察 | 第27-36页 |
5.1 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法律制度 | 第27-32页 |
5.1.1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 第27-28页 |
5.1.2 股份公开上市退出的法律制度 | 第28-30页 |
5.1.3 上市公司的并购制度及反垄断法律体系 | 第30-31页 |
5.1.4 关于股份回购退出的法律规定 | 第31-32页 |
5.1.5 关于清算的法律规定 | 第32页 |
5.2 英国、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的法律制度 | 第32-36页 |
5.2.1 英国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上市退出的基本制度 | 第32-33页 |
5.2.2 德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法律制度 | 第33-34页 |
5.2.3 我国台湾地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法律制度 | 第34-36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立法对策 | 第36-45页 |
6.1 完善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宏观环境 | 第36-37页 |
6.1.1 尽快制定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法》 | 第36页 |
6.1.2 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 第36-37页 |
6.2 完善IPO退出的立法对策 | 第37-40页 |
6.2.1 降低中小企业上市的股本要求 | 第37页 |
6.2.2 清晰定位创业板市场 | 第37-38页 |
6.2.3 完善新三板相关制度 | 第38-39页 |
6.2.4 放宽企业上市成立期限要求 | 第39页 |
6.2.5 应区分对待锁定期制度 | 第39-40页 |
6.2.6 适当放开国外上市的限制 | 第40页 |
6.3 完善企业并购的立法对策 | 第40-41页 |
6.3.1 《企业并购法》的制定 | 第40页 |
6.3.2 细化《反垄断法》相关规定 | 第40-41页 |
6.3.3 产权交易相关制度的完善 | 第41页 |
6.4 完善我国股份回购的立法对策 | 第41-42页 |
6.4.1 股份回购限制的适当放宽 | 第41-42页 |
6.4.2 管理层和员工回购的法律规定的完善 | 第42页 |
6.5 完善我国清算退出的立法对策 | 第42-45页 |
6.5.1 修改《破产法》中关于破产清算的规定 | 第42-43页 |
6.5.2 明确《公司法》中有关解散清算的相关条款 | 第43-45页 |
第7章 结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