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在碱性介质中电沉积铅的电子传递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0页
    1.1 电子转移第18-21页
        1.1.1 电子转移理论基础第18页
        1.1.2 添加剂对电子转移的影响第18-21页
    1.2 铅的电沉积第21-22页
        1.2.1 影响电沉积的因素第22页
        1.2.2 工业电沉积铅中的污染问题第22页
    1.3 二价铅粒子的水解产物第22-23页
        1.3.1 单核铅粒子第22-23页
        1.3.2 多核铅粒子第23页
    1.4 添加剂简介及其在电沉积中的应用第23-27页
        1.4.1 表面活性剂简介第23-24页
            1.4.1.1 明胶简介第23页
            1.4.1.2 木质素磺酸钠简介第23-24页
        1.4.2 离子液体简介第24-25页
            1.4.2.1 1-苄基-3-羧基吡啶(BCP)氯化物第24-25页
            1.4.2.2 1-苄基-3-甲基吡啶(BMP)氯化物第25页
        1.4.3 添加剂在电沉积的应用第25-27页
            1.4.3.1 添加剂对Pb电沉积的影响第26-27页
            1.4.3.2 添加剂对槽压的影响第27页
    1.5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创新点以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7-30页
第二章 添加剂的合成以及表征第30-38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实验部分第30-32页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0-31页
        2.2.2 实验过程第31-32页
            2.2.2.1 JZ-04的表征第31页
            2.2.2.2 BMP的合成第31-32页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32-37页
        2.3.1 JZ-04的表征分析第32-36页
            2.3.1.1 JZ-04红外吸收光谱(IR)分析第32-33页
            2.3.1.2 JZ-04的~1H-NMR分析第33-34页
            2.3.1.3 JZ-04的~(13)C-NMR分析第34-35页
            2.3.1.4 JZ-04的质谱分析第35-36页
        2.3.2 1-苄基-3-甲基吡啶(BMP)氯化物的表征分析第36-37页
            2.3.2.1 1-苄基-3-甲基吡啶(BMP)氯化物~1H-NMR分析第36-37页
            2.3.2.2 1-苄基-3-甲基吡啶(BMP)氯化物~(13)C-NMR分析第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Pb(Ⅱ)粒子水解产物的分析第38-52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实验部分第38-40页
        3.2.1 实验药品和仪器第38-39页
            3.2.1.1 实验药品第38-39页
            3.2.1.2 实验仪器第39页
        3.2.2 实验过程第39-40页
            3.2.2.1 XRD实验过程第39页
            3.2.2.2 ICPAE实验过程第39-40页
            3.2.2.3 晶体热失重实验过程第40页
            3.2.2.4 拉曼光谱实验过程第40页
            3.2.2.5 ~(207)Pb-NMR实验过程第40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0-50页
        3.3.1 XRD结果与讨论第40-42页
        3.3.2 热失重和ICPAE结果与讨论第42-43页
        3.3.3 拉曼结果与讨论第43-45页
        3.3.4 ~(207)Pb-NMR结果与讨论第45-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添加剂对铅电沉积中电子转移机理的影响第52-80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52-53页
        4.2.1 实验试剂第52-53页
        4.2.2 实验仪器第53页
    4.3 实验部分第53-54页
        4.3.1 电化学实验第53-54页
        4.3.2 XPS实验第54页
        4.3.3 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第54页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4-77页
        4.4.1 添加剂对沉积物形貌的影响及XPS分析第54-56页
        4.4.2 添加剂的对电导率影响第56-57页
        4.4.3 不同体系的槽压第57页
        4.4.4 阴阳极恒电流极化分析第57-58页
        4.4.5 BCP和BMP的电化学窗口第58-59页
        4.4.6 循环伏安和动电位扫描分析第59-62页
        4.4.7 电化学阻抗分析第62-66页
        4.4.8 添加剂对电子转移机制的影响第66-69页
        4.4.9 表观活化能和扩散系数分析第69-74页
        4.4.10 从Cu电沉积实验论证分子桥作用以及添加剂的选择第74-77页
    4.5 本章小结第77-8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90页
附录第90-92页
致谢第92-94页
研究成果和发表论文第94-96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96-97页
附件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辛二酸丁二醇酯)共聚酯(P (BS-co-BSub))的合成及其结晶行为研究
下一篇:Ag助剂对铁基费托催化剂相变及催化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