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 第11-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14-1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4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4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14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14页 |
1.4 药品制备 | 第1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4-15页 |
2.1 实验分组 | 第14-15页 |
2.2 造模方法 | 第15页 |
2.3 大鼠表征研究 | 第1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15-18页 |
3.1 大鼠一般情况 | 第15-16页 |
3.2 大鼠体质量、足肿胀容积和足评分 | 第16-18页 |
第二部分 乌头汤的药效作用研究 | 第18-2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8页 |
1.2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1.3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1.4 药品制备 | 第18-1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2.1 实验分组 | 第19页 |
2.2 造模方法 | 第19-20页 |
2.3 大鼠检测指标结果 | 第20-21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1-28页 |
3.1 大鼠一般情况 | 第21-22页 |
3.2 大鼠体质量、足肿胀容积和足评分 | 第22-23页 |
3.3 大鼠血清(CRP、RF、Anti-CCP)含量检测 | 第23-24页 |
3.4 大鼠血清(IL-1β、IL-17、TNF-a)含量检测 | 第24-26页 |
3.5 大鼠后足踝关节病理切片结果 | 第26-28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28-37页 |
1.中医对痹证病因病机的研究 | 第28页 |
2.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辨证论治 | 第28-30页 |
2.1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 第28页 |
2.2 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 第28-29页 |
2.3 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 第29页 |
2.4 培补肝肾、通络止痛 | 第29-30页 |
3.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理研究 | 第30-32页 |
4.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 第32页 |
5.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32-35页 |
5.1 单纯疾病动物模型 | 第32-33页 |
5.2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 第33-35页 |
6.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35-37页 |
6.1 证型的建立和动态变化与临床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 第35页 |
6.2 建立风寒湿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和评判标准不统一 | 第35-36页 |
6.3 探究乌头汤的药效作用没有实现与临床相结合,研究层次过于表浅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件一:文献综述 | 第42-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