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工结构论文--结构理论和计算论文--结构动力学论文

齐大山尾矿坝三维动力反应分析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尾矿坝事故原因分析第10-11页
    1.3 尾矿坝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尾矿坝动力反应分析研究现状第12-14页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4-16页
        1.5.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5.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尾矿坝流固耦合分析第16-26页
    2.1 流固耦合分析基本理论第16-18页
        2.1.1 渗流场对应力场的影响第16-18页
        2.1.2 应力场对渗流场的影响第18页
    2.2 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作用的求解方法第18-19页
    2.3 静力计算本构模型第19-21页
    2.4 流固耦合分析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第21-22页
        2.4.1 计算几何模型第21页
        2.4.2 计算参数以及边界条件第21-22页
    2.5 齐大山尾矿坝流固耦合分析第22-24页
        2.5.1 渗流速度分析第22-23页
        2.5.2 应力场分布第23-24页
        2.5.3 浸润面的空间分布第24页
    2.6 本章小结第24-26页
3.动力计算模型与方法第26-47页
    3.1 等价线性化方法第26页
    3.2 动力有限元分析第26-30页
        3.2.1 动力平衡方程第26-30页
        3.2.2 阻尼模型第30页
    3.3 动孔压模型第30-32页
        3.3.1 孔压应变模型第30-31页
        3.3.2 孔压应力模型第31-32页
    3.4 液化影响因素第32-33页
    3.5 液化判定方法第33-34页
    3.6 动力计算程序第34-44页
        3.6.1 前处理部分第34-37页
        3.6.2 动力计算部分第37-41页
        3.6.3 后处理部分第41-44页
    3.7 程序验证第44-46页
    3.8 本章小结第46-47页
4.齐大山尾矿坝动力反应分析第47-54页
    4.1 尾矿坝计算模型第47页
    4.2 地震波输入第47-48页
    4.3 动力计算参数的确定第48页
    4.4 动力响应分析第48-53页
        4.4.1 加速度反应分析第49-52页
        4.4.2 最大动位移分析第52-53页
        4.4.3 液化判定第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5.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5.1 结论第54-55页
    5.2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简介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超导量子干涉器的磁异常探测
下一篇:高阶有限单元法在三维混凝土重力坝分析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