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床不同菌种组合发酵效果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Summary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1 养猪业粪便的危害问题 | 第11-12页 |
1.1 污染水体 | 第11页 |
1.2 污染大气 | 第11-12页 |
1.3 污染土壤 | 第12页 |
2 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方式 | 第12-14页 |
2.1 猪粪还田法 | 第12页 |
2.2 肥料化 | 第12-13页 |
2.3 能源化利用技术 | 第13页 |
2.4 除臭处理 | 第13-14页 |
3 生态发酵床技术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 第14-23页 |
3.1 发酵床养猪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 | 第14-15页 |
3.1.1 基本概念 | 第14页 |
3.1.2 技术原理 | 第14-15页 |
3.2 发酵床的制作与管理 | 第15页 |
3.2.1 发酵床的建设 | 第15页 |
3.2.2 发酵床的日常管理 | 第15页 |
3.3 发酵床技术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15-18页 |
3.3.1 主要优点 | 第15-17页 |
3.3.2 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3.4 发酵床菌种的选择 | 第18-21页 |
3.4.1 菌种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3.4.2 发酵床菌种的来源 | 第19-21页 |
3.4.3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剂的应用 | 第21页 |
3.5 影响发酵效果的因素 | 第21-23页 |
3.5.1 垫料 | 第22页 |
3.5.2 微生物 | 第22页 |
3.5.3 温度 | 第22页 |
3.5.4 垫料的含水率 | 第22页 |
3.5.5 垫料的C/N | 第22-23页 |
3.5.6 pH值 | 第23页 |
4 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25-3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2.1.1 垫料及来源 | 第25页 |
2.1.2 粪便来源 | 第25页 |
2.1.3 菌种及营养液 | 第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31页 |
2.2.1 发酵床土著菌的采集、培养与扩增 | 第25-26页 |
2.2.2 发酵床营养液的制作 | 第26-28页 |
2.2.3 试验设计 | 第28页 |
2.2.4 发酵床制作 | 第28-29页 |
2.2.5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分析 | 第29-30页 |
2.2.6 发酵床的日常管理 | 第30页 |
2.2.7 成本分析 | 第30页 |
2.2.8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第三部分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42页 |
3.1 发酵床物理性状 | 第31页 |
3.2 发酵床 30cm处温度 | 第31-32页 |
3.3 发酵过程中粗纤维含量的变化 | 第32-33页 |
3.4 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 | 第33-35页 |
3.5 发酵床铵态氮含量的变化 | 第35-36页 |
3.6 发酵过程中C/N的变化 | 第36-37页 |
3.7 发酵床表面的湿度 | 第37-38页 |
3.8 垫料的全氮含量变化 | 第38-39页 |
3.9 发酵床有机质的变化 | 第39-40页 |
3.10 成本分析 | 第40-42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42-47页 |
4.1 发酵床物理性状的变化 | 第42页 |
4.2 发酵床 30cm处的温度 | 第42页 |
4.3 发酵过程中粗纤维含量的变化 | 第42-43页 |
4.4 pH值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 第43页 |
4.5 铵态氮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 | 第43-44页 |
4.6 发酵过程中C/N的变化 | 第44页 |
4.7 发酵床表面湿度的变化 | 第44-45页 |
4.8 垫料的总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 | 第45页 |
4.9 成本分析 | 第45-47页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5.1 结论 | 第47页 |
5.2 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导师简介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