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1.4 论文结构框架 | 第15-16页 |
2 相关研究 | 第16-28页 |
2.1 现代汉语虚词用法知识库 | 第16-19页 |
2.2 汉语虚词用法自动识别 | 第19-21页 |
2.3 依存句法分析 | 第21-25页 |
2.3.1 依存句法分析理论 | 第23-24页 |
2.3.2 依存句法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2.4 语义角色标注 | 第25-27页 |
2.4.1 语义角色标注理论 | 第25-26页 |
2.4.2 语义角色标注的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语义角色标注基本方法 | 第28-38页 |
3.1 语料库选择 | 第28-29页 |
3.2 机器学习模型 | 第29-30页 |
3.3 标记方式 | 第30-31页 |
3.4 语义角色标注方法 | 第31-37页 |
3.4.1 基于混合方法的剪枝过程 | 第33-34页 |
3.4.2 论元识别 | 第34-35页 |
3.4.3 基于多特征集的论元分类 | 第35-37页 |
3.4.4 后处理 | 第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基于依存句法分析优化结果的语义角色标注改进 | 第38-47页 |
4.1 基于依存句法分析优化结果语义角色标注改进方法的理论依据 | 第38-39页 |
4.2 利用汉语虚词特征改善依存句法分析结果 | 第39-44页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46页 |
4.3.1 语义角色标注评测指标 | 第44页 |
4.3.2 实验数据与分析 | 第44-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基于汉语虚词用法相关特征的语义角色标注改进 | 第47-58页 |
5.1 汉语虚词特征选择 | 第47-51页 |
5.1.1 单个特征 | 第47-50页 |
5.1.2 组合特征 | 第50-51页 |
5.2 基于贪心算法的特征选择方法 | 第51-53页 |
5.3 实验过程 | 第53-57页 |
5.3.1 单个特征筛选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5.3.2 组合特征筛选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5.3.3 基于贪心算法的特征集选择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59页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