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电力滤波器在低压配电网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谐波治理的措施 | 第9-12页 |
1.2.1 谐波的主动治理措施 | 第9-10页 |
1.2.2 谐波的被动治理措施 | 第10-12页 |
1.3 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12页 |
1.4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4.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趋势 | 第13页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及数学模型 | 第15-25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2.3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 | 第16-19页 |
2.4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数学模型 | 第19-23页 |
2.4.1 采用开关函数描述的一般数学模型 | 第20-21页 |
2.4.2 采用占空比描述的一般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谐波检测 | 第25-37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常用的几种谐波检测方法 | 第25-27页 |
3.3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27-29页 |
3.4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方法 | 第29-33页 |
3.4.1 p-q谐波检测方法 | 第29-31页 |
3.4.2 ip-iq谐波检测方法 | 第31-33页 |
3.4.3 p-q和ip-iq法的比较 | 第33页 |
3.5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33-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APF补偿电流控制算法设计 | 第37-59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直流侧电容电压稳定控制 | 第37-40页 |
4.2.1 直流侧电容电压控制方法 | 第37-39页 |
4.2.2 直流侧电容电压控制方法优化 | 第39-40页 |
4.3 补偿电流跟踪控制方法 | 第40-46页 |
4.3.1 三角载波控制方法 | 第40-41页 |
4.3.2 滞环电流控制方法 | 第41-42页 |
4.3.3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 | 第42-46页 |
4.4 基于SVPWM技术的APF补偿电流控制法 | 第46-51页 |
4.4.1 判断电压参考矢量所在的扇区 | 第47-49页 |
4.4.2 计算相邻电压矢量作用时间 | 第49-50页 |
4.4.3 计算a、b、c三相相应的开关时间 | 第50-51页 |
4.5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1-58页 |
4.5.1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2-54页 |
4.5.2 仿真波形 | 第54-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APF的软硬件设计 | 第59-74页 |
5.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59-61页 |
5.2 系统硬件设计 | 第61-66页 |
5.2.1 信号检测与调理电路 | 第61-62页 |
5.2.2 捕获及锁相环(PLL)模块 | 第62-63页 |
5.2.3 运算控制模块 | 第63-64页 |
5.2.4 驱动模块和变流器模块 | 第64-66页 |
5.3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6-70页 |
5.3.1 软件开发环境 | 第66-67页 |
5.3.2 系统控制流程图 | 第67-70页 |
5.4 实验装置参数及实验波形 | 第70-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总结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