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论文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 1.1 前言 | 第8-9页 |
| 1.2 纳米纤维研究概述 | 第9-12页 |
| 1.2.1 纳米技术简介 | 第9页 |
| 1.2.2 纳米纤维的特点 | 第9-10页 |
| 1.2.3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0-11页 |
| 1.2.4 纳米纤维的应用 | 第11页 |
| 1.2.5 药用纳米载体的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1.3 静电纺丝技术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 1.3.1 静电纺丝原理 | 第12页 |
| 1.3.2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给药系统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1.4 缓释药物载体的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 1.4.1 淀粉基药用载体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1.4.2 聚乙烯醇作为药物载的研究 | 第14-15页 |
| 1.5 阿司匹林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 1.7 试验设计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形态观察 | 第18-33页 |
| 2.1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 2.1.1 试剂 | 第18-19页 |
| 2.1.2 仪器 | 第19页 |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 2.2.1 样品的制备 | 第19-20页 |
| 2.2.2 纤维形态表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 第20页 |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0-31页 |
| 2.3.1 不同浓度PVA纤维膜形态观察 | 第20-23页 |
| 2.3.2 不同ST与PVA比例纤维膜形态观察 | 第23-26页 |
| 2.3.3 溶液总浓度的确定 | 第26-29页 |
| 2.3.4 不同载药量纤维膜形态观察 | 第29-31页 |
| 2.4 讨论 | 第31-32页 |
| 2.5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电纺纳米纤维膜载药性能研究 | 第33-37页 |
| 3.1 试验材料 | 第33页 |
| 3.2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 3.2.1 红外(FT-IR)分析 | 第33页 |
| 3.2.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3-34页 |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4-35页 |
| 3.3.1 红外光谱结果分析 | 第34页 |
| 3.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4-35页 |
| 3.4 讨论 | 第35-36页 |
| 3.5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复合纳米纤维膜药物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 第37-44页 |
| 4.1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 4.2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 4.2.1 阿司匹林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7-38页 |
| 4.2.2 药物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 第38页 |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 4.3.1 不同载药量对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 4.3.2 不同ST/PVA比例对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 4.3.3 不同压片压力对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 4.4 讨论 | 第42-43页 |
| 4.5 小结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 作者简介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