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鼎祚的《玉合记》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0页 |
第2章 艺人及《玉合记》创作背景分析 | 第10-18页 |
·梅鼎祚生平和戏曲创作 | 第10-13页 |
·“侠”“情”题材与作者的生活环境 | 第13-15页 |
·明代汇编摘抄旧著之风与《玉合记》的选材 | 第15-16页 |
·明代戏曲之于唐传奇蓝本的变异 | 第16-18页 |
第3章 《玉合记》的时代精神 | 第18-25页 |
·社会变革与传奇发展 | 第19-20页 |
·传奇之“奇” | 第20-21页 |
·“爱情”与“仕宦”矛盾冲突的改变 | 第21-22页 |
·向往婚姻自主的积极精神 | 第22-23页 |
·“侠义”主旨与民间的取向 | 第23-25页 |
第4章 《玉合记》情节与人物形象 | 第25-35页 |
·《玉合记》情节安排和关目设置分析 | 第25-30页 |
·柳氏形象分析 | 第30-31页 |
·韩翃形象分析 | 第31-32页 |
·李王孙的遁世思想与君子之风 | 第32-33页 |
·许俊的义烈 | 第33页 |
·“玉合”贯穿的作用 | 第33-35页 |
第5章 《玉合记》的缺陷 | 第35-41页 |
·“屡试不进”和“声色自娱”对题材的影响 | 第35-36页 |
·对自身创作能力的高估 | 第36-37页 |
·语言的“骈俪”化 | 第37-38页 |
·对《紫箫记》的模仿之论 | 第38-40页 |
·对“安史之乱”的误评 | 第40-41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1-4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