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2-17页 |
| 2.1 准备工作 | 第12-13页 |
| 2.2 病例资料的收集 | 第13-14页 |
| 2.3 数据录入工作 | 第14-15页 |
| 2.4 诊断标准 | 第15页 |
| 2.5 质量控制 | 第15-16页 |
| 2.6 统计方法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结果 | 第17-30页 |
| 第一部分 早产病例特征分析 | 第17-27页 |
| 3.1 数据收集完成的基本情况 | 第17页 |
| 3.2 早产率变化趋势 | 第17-18页 |
| 3.3 不同时段及不同方式早产的分布变化情况 | 第18-20页 |
| 3.4 早产患者母体因素的分布情况 | 第20-24页 |
| 3.5 早产患者胎儿情况的分布特点 | 第24-26页 |
| 3.6 早产时段不同其阿普加一分钟评分(Apgar)的分布情况 | 第26页 |
| 3.7 早产组与非早产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的分布情况 | 第26-27页 |
| 第二部分 早产病例窒息危险因素分析 | 第27-30页 |
| 3.8 单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 3.9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28-30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30-35页 |
| 4.1 临床上早产的流行态势 | 第30页 |
| 4.2 早产时段和治疗方式的分布情况 | 第30页 |
| 4.3 早产组母体因素的分布情况 | 第30-31页 |
| 4.4 早产群体孕期合并症患病率情况 | 第31-32页 |
| 4.5 早产患者妊娠并发症的分布情况 | 第32页 |
| 4.6 早产患者胎儿情况的分布特点 | 第32-33页 |
| 4.7 早产组与非早产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的分布情况 | 第33页 |
| 4.8 危险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 全文总结 | 第35-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文献综述 早产的临床流行病学现况 | 第39-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附件一 | 第48-52页 |
| 附件二 | 第52-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撰写的文章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