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转换作为精神升华的隐喻--论托马斯·曼小说《魔山》与《死于威尼斯》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7-13页 |
一、研究动因与研究目标 | 第7-9页 |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空间与文学 | 第13-19页 |
一、空间转向与文学 | 第13-16页 |
二、洛特曼的空间理论 | 第16-19页 |
(一) 艺术文本的空间模拟机制 | 第16-17页 |
(二) 空间与情节建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情节与空间 | 第19-25页 |
一、《魔山》 | 第19-21页 |
二、《死于威尼斯》 | 第21-22页 |
三、作为情节与空间纽带的旅行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故事空间与非空间概念 | 第25-37页 |
一、《魔山》:顶端与底部-精神与物质 | 第25-31页 |
(一)、底部 | 第25-26页 |
(二)、顶端 | 第26-27页 |
(三)、自然空间与疗养院 | 第27-31页 |
二、《死于威尼斯》:封闭与开放-落后与文明 | 第31-34页 |
(一)、慕尼黑 | 第32页 |
(二)、威尼斯 | 第32-34页 |
三、空间的文化意蕴 | 第34-37页 |
第四章 空间与精神升华 | 第37-47页 |
一、启程与迷失 | 第37-41页 |
二、停留与混沌 | 第41-43页 |
三、回归与抉择 | 第43-47页 |
结语 | 第47-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