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实验药理学论文

杜鹃素初步药物动力学及其抑制球囊损伤致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第11-12页
前言第12-15页
第一部分 杜鹃素在大鼠体内初步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学的研究第15-2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5-19页
        1.1 供试品与试剂第15页
        1.2 实验仪器第15-16页
        1.3 实验动物及给药方式第16页
        1.4 对照品溶液及内标溶液的配制第16页
        1.5 血浆样品的处理第16页
        1.6 组织样品的处理第16-17页
        1.7 方法学考察第17页
        1.8 杜鹃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第17-18页
        1.9 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学研究第18-19页
    2 结果第19-25页
        2.1 杜鹃素色谱特征第19页
        2.2 校准标准曲线及检测限和定量限第19-20页
        2.3 精密度、准确度实验及回收率实验第20-21页
        2.4 稳定性实验第21-22页
        2.5 杜鹃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第22-23页
        2.6 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学研究第23-25页
    3 讨论第25-26页
        3.1 生物样品中杜鹃素检测方法的确立第25页
        3.2 杜鹃素药物动力学研究意义第25-26页
    4 结论第26-27页
        4.1 生物样品检测方法第26页
        4.2 杜鹃素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第26-27页
第二部分 杜鹃素抑制球囊损伤致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作用研究第27-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7-33页
        1.1 实验动物第27-28页
        1.2 材料与试剂第28页
        1.3 实验中主要溶液的配制第28页
        1.4 主要仪器第28-29页
        1.5 大鼠球囊损伤术第29页
        1.6 实验分组及实验样本处理第29-30页
        1.7 形态学分析第30-31页
        1.8 ELISA法检测血清相关因子第31页
        1.9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第31-32页
        1.10 统计学分析第32-33页
    2 结果第33-40页
        2.1 实验模型的建立第33页
        2.2 肉眼观察第33页
        2.3 组织形态学染色结果第33-35页
        2.4 SD大鼠球囊损伤致内膜增后模型组ELISA实验结果第35页
        2.5 杜鹃素作用的HE染色结果第35-37页
        2.6 杜鹃素给药后ELISA实验结果第37-38页
        2.7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第38-40页
    3 讨论第40-43页
        3.1 大鼠球囊损伤模型建立研究第40页
        3.2 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病理机制研究第40-43页
    4 结论第43-44页
        4.1 实验成功建立球囊损伤的模型第43页
        4.2 杜鹃素对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综述第48-57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9页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第59-60页
个人简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灌注式培养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流速及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糖皮质激素调控L02细胞P-gp表达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