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轮廓模型外部能量项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5页 |
1.2 活动轮廓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活动轮廓模型理论介绍 | 第21-37页 |
2.1 基本理论 | 第21-28页 |
2.1.1 参数活动轮廓模型 | 第21-24页 |
2.1.2 几何活动轮廓模型 | 第24-28页 |
2.2 基于向量场的活动轮廓模型 | 第28-32页 |
2.2.1 GVF向量场 | 第28-30页 |
2.2.2 VFC向量场 | 第30-31页 |
2.2.3 静磁场活动轮廓 | 第31-32页 |
2.3 基于形状先验的活动轮廓模型 | 第32-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动态梯度向量流模型 | 第37-57页 |
3.1 向量场基本知识 | 第37-41页 |
3.1.1 向量场 | 第37-38页 |
3.1.2 散度和旋度 | 第38-39页 |
3.1.3 临界点 | 第39-41页 |
3.2 基于向量场的活动轮廓模型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41-43页 |
3.3 动态梯度向量流模型 | 第43-49页 |
3.3.1 动态力场 | 第44-46页 |
3.3.2 静态力场 | 第46-47页 |
3.3.3 合成向量场 | 第47-49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9-55页 |
3.4.1 合成图像实验 | 第51-53页 |
3.4.2 真实图像实验 | 第53-55页 |
3.4.3 精度分析 | 第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参数形状先验模型 | 第57-71页 |
4.1 模型 | 第58-63页 |
4.1.1 ACM能量项与形状能量项 | 第58-59页 |
4.1.2 形状建模 | 第59-62页 |
4.1.3 核密度函数形状约束项 | 第62页 |
4.1.4 能量泛函 | 第62-63页 |
4.2 数值求解 | 第63-65页 |
4.3 新的形状能量项 | 第65-67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67-70页 |
4.4.1 合成图像实验 | 第67-69页 |
4.4.2 真实图像实验 | 第69-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71页 |
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件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