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农业合作形式论文--经济联合体论文

合作社成员参与品牌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疆农民合作社的调查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3-14页
        1.2.1 研究目标第13页
        1.2.2 研究对象第13页
        1.2.3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4-20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16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6-20页
        1.3.3 简要评述第20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0-22页
        1.4.1 研究思路第20-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22-23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3-30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3-26页
        2.1.1 合作社第23页
        2.1.2 合作社成员第23-24页
        2.1.3 合作社品牌第24-25页
        2.1.4 成员参与第25-26页
    2.2 理论基础第26-30页
        2.2.1 品牌价值链理论第26-27页
        2.2.2 博弈论理论第27-28页
        2.2.3 计划行为理论第28-30页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第30-46页
    3.1 合作社品牌化发展的必然性分析第30-34页
        3.1.1 农业生产特性决定合作社必须进行品牌化发展第30页
        3.1.2 品牌化是合作社发展的共同趋势第30-33页
        3.1.3 农业品牌化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构成第33-34页
    3.2 合作社品牌的形路径分析第34-37页
        3.2.1 合作社品牌的形成流程第35-36页
        3.2.2 合作社品牌建设的辅助系统建设第36-37页
    3.3 成员参与机制第37-42页
        3.3.1 成员参与对合作社品牌建设的影响第37-39页
        3.3.2 案例分析:美国“新奇士”合作社的品牌发展之路第39-42页
    3.4 影响合作社成员参与品牌建设的因素分析第42-45页
        3.4.1 成员参与合作社品牌建设的决策模型第42页
        3.4.2 影响成员参与合作社品牌建设的因素选择第42-45页
    3.5 基本假设和待检验假设第45-46页
第四章 影响成员参与合作社品牌建设因素的实证分析第46-65页
    4.1 模型设定与变量设置第46-47页
        4.1.1 模型设定第46页
        4.1.2 变量设置第46-47页
    4.2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第47-51页
        4.2.1 研究区域概述第47-50页
        4.2.2 数据来源第50-51页
    4.3 样本的统计分析第51-60页
        4.3.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1-52页
        4.3.2 解释变量的基本特征第52-54页
        4.3.3 成员参与意愿的基本特征第54-58页
        4.3.4 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检验第58-60页
    4.4 社员参与合作社品牌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60-61页
        4.4.1 标准化生产意愿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第60页
        4.4.2 签订购销协议意愿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第60-61页
        4.4.3 成员共同出资意愿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第61页
    4.5 回归结果分析第61-63页
        4.5.1 个体特征因素第61-62页
        4.5.2 家庭经营因素第62页
        4.5.3 合作社制度特征因素第62页
        4.5.4 信任因素第62-63页
        4.5.5 利益因素第63页
        4.5.6 经济政策环境第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结论、建议及展望第65-70页
    5.1 研究结论第65-66页
    5.2 政策建议第66-68页
        5.2.1 合作社管理方面的建议第66-67页
        5.2.2 政策实施方面的建议第67-68页
    5.3 研究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附录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作者简介第79-80页
附件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新疆外向型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下一篇:因煤而兴:焦作城市空间的形成与扩展(1898-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