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气力式排种器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4页 |
1.2.1 国外气力式排种器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气力式排种器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案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案 | 第14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气吸滚筒阵列式棉花精密排种器结构设计 | 第17-25页 |
2.1 排种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2.2 关键部件结构设计 | 第18-24页 |
2.2.1 滚筒结构设计 | 第18页 |
2.2.2 吸孔结构和位置设计 | 第18-20页 |
2.2.3 负压腔设计 | 第20-22页 |
2.2.4 侧向气吹清种装置设计 | 第22-23页 |
2.2.5 空心轴设计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气吸滚筒阵列式棉花精密排种器排种过程分析 | 第25-35页 |
3.1 排种器充种过程分析 | 第25-29页 |
3.1.1 种子在吸附阶段的力学分析 | 第25-28页 |
3.1.2 种子在吸住阶段的力学分析 | 第28-29页 |
3.2 排种器清种过程分析 | 第29-30页 |
3.3 排种器携种过程分析 | 第30-32页 |
3.4 排种器投种过程分析 | 第32-3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气吸滚筒阵列式棉花精密排种器负压腔流场分析 | 第35-45页 |
4.1 排种器负压腔气流场理论分析 | 第35-36页 |
4.2 滚筒内部气流场数值模拟 | 第36-40页 |
4.2.1 控制方程 | 第36-37页 |
4.2.2 滚筒内部气流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4.2.3 网格划分 | 第38-39页 |
4.2.4 边界定义及条件选定 | 第39-40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4.3.1 空心轴流道气流场分布 | 第40-41页 |
4.3.2 空心轴不同气流通孔流场分布 | 第41-42页 |
4.3.3 不同轴向吸孔截面的流场分布 | 第42-43页 |
4.3.4 滚筒负压腔吸孔速度均匀性分析 | 第43-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气吸滚筒阵列式棉花精密排种器排种性能试验研究 | 第45-55页 |
5.1 试验台架搭建 | 第45页 |
5.2 试验目的 | 第45页 |
5.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5-48页 |
5.3.1 试验材料 | 第45-46页 |
5.3.2 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5.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5.4.1 回归模型方程与显著性检验 | 第48-50页 |
5.4.2 试验因素影响效应分析 | 第50-53页 |
5.4.3 参数优化 | 第53页 |
5.4.4 试验验证 | 第53-54页 |
5.5 排种适应性试验 | 第5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
附件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