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大康牧业的“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并购基金的运行模式和存在的问题第11-12页
        1.2.2 并购基金的运行效果第12-13页
        1.2.3 文献评析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研究创新和不足第16-18页
        1.4.1 创新之处第16-17页
        1.4.2 研究不足第17-18页
第2章 “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理论基础第18-27页
    2.1 “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相关概念第18-24页
        2.1.1 并购基金的起源和发展第18-19页
        2.1.2 “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的定义和价值逻辑第19-20页
        2.1.3 “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的操作类型第20-22页
        2.1.4 “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的运作流程第22-24页
    2.2 “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的理论分析第24-27页
        2.2.1 委托代理理论第24-25页
        2.2.2 协同效应理论第25-26页
        2.2.3 并购绩效理论第26-27页
第3章 大康牧业“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的实施情况第27-37页
    3.1 大康牧业与PE机构合作设立并购基金的动因分析第27-29页
        3.1.1 外部因素分析第27-28页
        3.1.2 内部因素分析第28-29页
    3.2 大康牧业与PE机构设立并购基金的概况第29-31页
        3.2.1 大康牧业以及PE机构简介第29页
        3.2.2 并购基金的设立第29-31页
    3.3 大康牧业“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的具体运作第31-37页
        3.3.1 资金募集第31-32页
        3.3.2 基金的投资项目第32-35页
        3.3.3 基金退出第35页
        3.3.4 收益和管理费用安排第35-37页
第4章 大康牧业“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37-56页
    4.1 大康牧业“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的运行效果分析第37-46页
        4.1.1 财务角度第37-44页
        4.1.2 会计角度第44-46页
    4.2 大康牧业“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存在的问题第46-49页
        4.2.1 资金募集进度未达预期第46-47页
        4.2.2 项目退出曲折第47-48页
        4.2.3 利润考核与收益分配条例履约困难第48-49页
    4.3 大康牧业“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问题的成因分析第49-56页
        4.3.1 双重委托代理矛盾第49-51页
        4.3.2 投资项目经营不善第51-53页
        4.3.3 退出渠道单一第53-56页
第5章 大康牧业“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的优化方案第56-71页
    5.1 并购基金架构优化第56-59页
        5.1.1 架构设计思路第56-58页
        5.1.2 优势分析第58-59页
    5.2 项目投资和投后管理优化第59-65页
        5.2.1 严格项目筛选第59-62页
        5.2.2 提升投后管理水平第62-64页
        5.2.3 降低委托代理风险第64-65页
    5.3 退出机制优化第65-67页
        5.3.1 优化合同治理第65页
        5.3.2 退出渠道多元化第65-67页
        5.3.3 加强信息披露第67页
    5.4 投资收益和管理费用机制优化第67-71页
        5.4.1 盈利模式优化第67-68页
        5.4.2 激励机制优化第68-70页
        5.4.3 约束机制优化第70-71页
第6章 “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模式有效运行的保障第71-73页
    6.1 上市公司层面第71页
    6.2 PE层面第71-72页
    6.3 外部监管层面第72-73页
总结和展望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宜贷网P2P业务信用风险管控提升研究
下一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影响及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