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物联网安全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跨域认证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签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论文主要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1.3.1 论文工作概述 | 第14页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预备知识 | 第16-24页 |
2.1 双线性对和计算困难问题 | 第16-18页 |
2.1.1 双线性对 | 第16-17页 |
2.1.2 数学计算困难问题 | 第17-18页 |
2.2 相关签密方案 | 第18-21页 |
2.2.1 Barbosa和Farshim的无证书签密 | 第18-19页 |
2.2.2 物联网中异构签密方案 | 第19-21页 |
2.3 安全性证明相关理论 | 第21-23页 |
2.3.1 安全性分析 | 第21-22页 |
2.3.2 不可区分性 | 第22页 |
2.3.3 攻击手段 | 第22-23页 |
2.3.4 随机预言机模型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基于不同系统参数的跨域签密研究 | 第24-41页 |
3.1 通用模型 | 第24-26页 |
3.1.1 无证书签密的通用模型 | 第24-25页 |
3.1.2 跨域签密的通用模型 | 第25-26页 |
3.2 安全模型 | 第26-29页 |
3.3 DSP-CDSC方案描述 | 第29-32页 |
3.4 正确性 | 第32页 |
3.5 安全性分析 | 第32-39页 |
3.5.1 机密性 | 第32-36页 |
3.5.2 防伪造性 | 第36-38页 |
3.5.3 临时密钥安全性 | 第38-39页 |
3.6 方案性能对比 | 第39-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物联网环境下的跨域认证机制 | 第41-57页 |
4.1 物联网平台的安全 | 第42-44页 |
4.2 物联网中的跨域认证方案 | 第44页 |
4.3 具体方案描述 | 第44-47页 |
4.3.1 系统初始化 | 第45-46页 |
4.3.2 用户注册 | 第46页 |
4.3.3 密钥验证及授权 | 第46-47页 |
4.3.4 密钥撤销 | 第47页 |
4.4 安全性分析 | 第47-48页 |
4.4.1 机密性 | 第47页 |
4.4.2 防伪造性 | 第47-48页 |
4.4.3 抵抗临时密钥攻击 | 第48页 |
4.5 性能评估 | 第48-50页 |
4.6 方案实施 | 第50-56页 |
4.6.1 模拟实验 | 第50-51页 |
4.6.2 模拟方案 | 第51-53页 |
4.6.3 测试结果 | 第53-5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总结 | 第57-58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