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企业研发与融资约束 | 第11-12页 |
1.2.2 金融发展对企业R&D融资约束的缓解 | 第12-13页 |
1.2.3 不同企业特征下金融发展对企业R&D融资约束缓解的差异性 | 第13-14页 |
1.2.4 简要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4 可能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2章 金融发展、企业研发及新三板市场现状 | 第19-27页 |
2.1 金融发展及企业研发现状 | 第19-24页 |
2.1.1 中国金融发展现状 | 第19-22页 |
2.1.2 企业研发现状 | 第22-24页 |
2.2 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2.2.1 新三板的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2.2.2 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整体规模 | 第25-26页 |
2.2.3 新三板挂牌企业研发投入现状 | 第26-27页 |
第3章 金融发展与企业研发融资约束的理论分析 | 第27-37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7-30页 |
3.1.1 金融发展 | 第27-28页 |
3.1.2 企业研发 | 第28页 |
3.1.3 融资约束 | 第28-29页 |
3.1.4 信用评级 | 第29-30页 |
3.1.5 税收优惠 | 第30页 |
3.2 企业研发与融资约束的理论分析 | 第30-32页 |
3.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0-31页 |
3.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1-32页 |
3.3 金融发展与企业研发融资约束的理论分析 | 第32-37页 |
3.3.1 金融发展——风险分散——企业研发融资约束 | 第32-33页 |
3.3.2 金融发展——信息处理——企业研发融资约束 | 第33-34页 |
3.3.3 金融发展——解决激励——企业研发融资约束 | 第34页 |
3.3.4 金融发展——动员储蓄——企业研发融资约束 | 第34-37页 |
第4章 金融发展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研发融资约束实证分析 | 第37-49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7-38页 |
4.2 研究设计 | 第38-41页 |
4.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38-39页 |
4.2.2 模型构建 | 第39-40页 |
4.2.3 变量设计 | 第40-41页 |
4.3 实证分析及其结果 | 第41-44页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2页 |
4.3.2 单位根检验 | 第42页 |
4.3.3 金融发展对企业R&D融资约束的实证检验 | 第42-44页 |
4.4 不同信用等级下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4.4.1 样本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4.4.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4.5 在企业是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下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4.5.1 样本的统计分析 | 第46页 |
4.5.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9-53页 |
5.2.1 从企业层面提出的对策建议 | 第49-50页 |
5.2.2 从金融部门提出的对策建议 | 第50-51页 |
5.2.3 从政府层面提出的对策建议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