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艾里光束和类艾里光束简介 | 第12-13页 |
1.2 艾里光束和类艾里光束的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13-17页 |
1.2.1 艾里光束的产生 | 第13-14页 |
1.2.2 艾里光束和类艾里光束的传输特性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1.3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4 本课题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理论模型 | 第19-28页 |
2.1 薛定谔方程和傍轴近似方程 | 第19-20页 |
2.2 艾里光束和类艾里光束的数学模型 | 第20-24页 |
2.2.1 艾里光束 | 第20-21页 |
2.2.2 艾里-高斯光束 | 第21-22页 |
2.2.3 艾里涡旋光束与艾里-高斯涡旋光束 | 第22-24页 |
2.3 介质的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2.3.1 缺陷晶格 | 第24-25页 |
2.3.2 PT势 | 第25-26页 |
2.4 PT孤子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有限差分光束传输法 | 第28-31页 |
3.1 光束传输仿真算法 | 第28-30页 |
3.1.1 有限差分 | 第28-29页 |
3.1.2 光束传输法 | 第29-30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PT势中艾里光束的传输及其与PT孤子的相互作用 | 第31-43页 |
4.1 数学模型与参数 | 第31-32页 |
4.2 艾里光束在PT势中的传输 | 第32-35页 |
4.2.1 自由空间和PT势中的传输对比 | 第32-34页 |
4.2.2 PT势虚部幅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 艾里光束与PT孤子的相互作用 | 第35-42页 |
4.3.1 艾里光束与PT孤子相对入射距离的影响 | 第35-37页 |
4.3.2 艾里光束幅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3 PT势实部和虚部的幅度的影响 | 第38-41页 |
4.3.4 初始势宽的影响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艾里-高斯涡旋光束在缺陷晶格中的传输特性 | 第43-53页 |
5.1 数学模型与参数 | 第43-44页 |
5.2 数值仿真 | 第44-51页 |
5.2.1 分布因子的影响 | 第44-47页 |
5.2.2 非线性系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5.2.3 缺陷深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5.2.4 涡旋位置和调制深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研究总结 | 第53-54页 |
工作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