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多因素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冻融微观结构演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风积沙混凝土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3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4 混凝土在抗碳化-冻融循环耦合作用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7页
2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案设计第17-25页
    2.1 试验材料第17-19页
    2.2 风积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19-20页
    2.3 试件的制作第20-21页
    2.4 试验仪器与试验方法第21-23页
        2.4.1 试件成型和养护仪器第21页
        2.4.2 抗冻性试验第21-22页
        2.4.3 碳化试验第22-23页
        2.4.4 X射线衍射试验第23页
        2.4.5 场发射电子显微镜试验第23页
    2.5 核磁共振试验第23-25页
        2.5.1 核磁共振在多孔材料中的应用原理第23-24页
        2.5.2 核磁共振测试分析方法第24-25页
        2.5.3 核磁共振测量仪器第25页
3 清水冻融和硫酸镁冻融循环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试验第25-45页
    3.1 风积沙混凝土在清水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试验结果第26-34页
        3.1.1 清水冻融循环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第26-27页
        3.1.2 清水冻融循环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第27-28页
        3.1.3 清水冻融循环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第28-34页
    3.2 风积沙混凝土在硫酸镁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试验结果第34-44页
        3.2.1 硫酸镁冻融循环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第34-36页
        3.2.2 硫酸镁冻融循环最用下风积沙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第36-37页
        3.2.3 硫酸镁冻融循环最用下风积沙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第37-44页
    3.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4 碳化-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第45-68页
    4.1 试验制度与方法第45-46页
    4.2 风积沙混凝土在碳化-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试验结果第46-56页
        4.2.1 冻融-碳化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第46-47页
        4.2.2 冻融-碳化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第47页
        4.2.3 冻融-碳化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第47-56页
    4.3 风积沙混凝土在碳化-冻融循环作用下的试验结果第56-65页
        4.3.1 碳化-冻融循环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第56-57页
        4.3.2 碳化-冻融循环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第57页
        4.3.3 碳化-冻融循环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第57-65页
    4.4 基于孔隙分量组合下的混凝土孔隙度研究第65-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8页
5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风积沙混凝土的渗透性与耐久性关系第68-79页
    5.1 混凝土渗透率研究现状第68页
    5.2 核磁共振渗透率模型及水力传导率第68-69页
    5.3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与水力传导率的关系第69-70页
    5.4 碳化-冻融循环和冻融-碳化作用下耐久性与水力传导率的关系第70-71页
    5.5 风积沙混凝土各定量参数与渗透率的关系第71-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9页
6 结论和展望第79-81页
    6.1 结论第79-80页
    6.2 展望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0页
作者简介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型截面压杆腹板的局部稳定及宽厚比限值
下一篇:改性牧草纤维对胶粉水泥胶砂及胶粉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