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第9-17页 |
1 实验试剂 | 第9页 |
2 实验仪器 | 第9-10页 |
3 实验动物 | 第10页 |
4 瘤株 | 第10页 |
5 硫化铜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征 | 第10-11页 |
5.1 硫化铜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10页 |
5.2 纳米硫化铜的TEM照片 | 第10页 |
5.3 纳米硫化铜的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 | 第10-11页 |
5.4 纳米硫化铜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11页 |
5.5 纳米硫化铜的红外谱图 | 第11页 |
6 硫化铜纳米颗粒体外光热效应研究 | 第11-12页 |
7 硫化铜纳米颗粒对H22荷瘤小鼠光热治疗研究 | 第12-13页 |
7.1 建立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 | 第12页 |
7.2 光热治疗实验分组及处理因素 | 第12-13页 |
7.3 数据及标本收集 | 第13页 |
8 指标检测 | 第13-16页 |
8.1 数据计算 | 第13页 |
8.2 病理组织学观察 | 第13-14页 |
8.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情况 | 第14页 |
8.4 Western-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cl-2、Bax的表达情况 | 第14-16页 |
9 统计学分析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17-27页 |
1 CuS-BSA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17-19页 |
1.1 硫化铜纳米颗粒的TEM照片 | 第17页 |
1.2 粒径分析及分散性 | 第17-18页 |
1.3 硫化铜纳米颗粒的全波长吸收光谱 | 第18-19页 |
1.4 硫化铜纳米颗粒的红外谱图 | 第19页 |
2 硫化铜纳米颗粒的光热效应 | 第19-21页 |
2.1 光热升温曲线 | 第19-20页 |
2.2 光热稳定性 | 第20-21页 |
3 体内光热治疗效果 | 第21-27页 |
3.1 肿瘤生长状况 | 第21-22页 |
3.2 各实验组瘤质量、瘤体比和抑瘤率比较 | 第22页 |
3.3 病理组织学观察 | 第22-23页 |
3.4 各实验组小鼠胸腺指数及脾指数比较 | 第23-24页 |
3.5 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中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 | 第24-25页 |
3.6 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中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 | 第25-27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27-30页 |
1.癌症的光热治疗 | 第27页 |
2.硫化铜的毒性研究 | 第27-28页 |
3.Caspase-3、Bax、Bcl-2凋亡蛋白在凋亡细胞中的表达 | 第28-3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综述 | 第35-47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附录(缩略词表)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